工人阶级的哀伤:对谈《张医生与王医生》和“东北文艺复兴”|席地而坐Vol.42

リリース日:


席地而坐新的一期,我们邀请了记者徐鹏远、出版社编辑恩惠,从新书《张医生与王医生》说起,对谈非虚构与东北文艺复兴。《张医生与王医生》是今年备受瞩目的一部国内原创非虚构作品。他以两个医生的经历,混合了非虚构和社会学的写法,力图从一个角度来回溯东北近四十年的历史。这本书也不乏争议。有人认为它是国内年度最佳非虚构作品,也有人说它过多的引用、混乱的素材拼贴,不过是暴露了作者的力不从心。本期我们邀请了观点不同的两位嘉宾,和宗城一起探讨《张医生与王医生》的写法得失。我们讨论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对《张医生与王医生》这本书的大体评价;在这本书中读到的印象深刻的细节;这本书出来后,有读者认为它是一部“四不像”的作品,而作者之一杨樱的解释是:“这本书肯定也不是传统意义的社会学作品,社会学是不以个体为内核的。所以就像《后记》里说的,它有点“四不像”——如何看待这种写法;《张医生与王医生》和同类型非虚构作品的对比;如何理解东北人口中的“社会”;东北文艺复兴的内在原因;为什么很多实际上没有经历过下岗潮的人,也会对东北下岗工人共情;什么是东北式的浪漫…… 对谈下半场,我们会围绕“东北文艺复兴”这个话题继续更深入的讨论。这是不是一个伪概念?在东北文艺成为时尚的背后,又折射了怎样的社会结构变迁和公共情绪?当这一代人共情东北下岗工人的境遇,我们又该如何理解这种跨越时代的失败感与现代性的乡愁?回到我们对谈的由头,李海鹏在《张医生与王医生》序言中写下的一段话值得深思:“在书中,罗伯特·E.帕克的一条理论显得尤为刺目:城市发展过程中必将产生大量废弃物,而其中大部分是人。两位医生的原生家庭跨越三十年的奋斗在事实上始终紧紧围绕这句话,在这场奋斗中调动的能量、毅力、耐心、机谋是如此之多,堪比战争所需,然而这部平民史诗的主题只是‘不要成为废弃物’而已。”【本期主播】宗城:地下游击队打工人【本期嘉宾】徐鹏远:媒体打工人恩惠:出版社打工人03:50 对《张医生和王医生》的总体评价08:40《张医生和王医生》混合了非虚构与社会学写法19:30《张医生和王医生》过多的引用是否是瑕疵?它的写法又有哪些值得商榷之处?31:50 对比《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与《张医生和王医生》42:30 “东北文艺复兴”是一个伪命题吗?东北文艺为什么会成为时尚?55:05 被怀念的东北是一个断代的东北,蕴含了人们对现代性的反思58:00 现代社会的城市病造就了一种现代性的乡愁和对过去的美化1:04:53 被建构起来的东北作家群概念1:10:28 文艺在政治中扮演的角色如何影响了东北在大众形象中的流变1:12:10 为什么有东北文艺复兴的说法,很少看到河北文艺复兴、西北文艺复兴1:23:04 这一代人中的失落者共享了工人阶级的哀伤1:46:20 对工人内涵的定义正在更新,但要警惕一种“既得利益者自嘲打工人”的叙事,否则工人将会变成一个空泛的指向配乐:片头曲:万能青年旅店《杀死那个石家庄人》片尾曲:肖斯塔科维奇《第二圆舞曲》文案:宗城剪辑:朱丽婷校对:渠源视觉:野生朵感谢收听,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爱发电订阅我们,也可以在微博关注“席地而坐播客”,公众号“播客席地而坐”,也可以在豆瓣、微博等平台关注宗城的同名账号。 

工人阶级的哀伤:对谈《张医生与王医生》和“东北文艺复兴”|席地而坐Vol.42

タイトル
工人阶级的哀伤:对谈《张医生与王医生》和“东北文艺复兴”|席地而坐Vol.42
Copyright
リリース日

flash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