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谈《单读》主编吴琦(下):理性的交锋在今天越来越少了 | 席地而坐Vol.10

リリース日:


席地而坐新一期,我们继续跟吴琦、宗城聊天,从文学杂志聊到了这个时代创作者的实践与反思。在本期分享中,吴琦围绕着《把自己作为方法》,以及他对采访、写作等知识生产的实践,谈论了他对知识分子、公共写作、对话方式等问题的思考。《把自己作为方法》似乎成为了一种号召式的存在,公众开始越发开始意识到知识分子走向实践的必要性。但,这一“号召”是否值得二次反思?重重矛盾之中,知识分子如何自处?实践和创作可以分割吗?处于实践和创作交汇点的杂志,该怎样更好地当前社会发生联系?和项飙对谈是一种什么体验?回顾访谈过程,吴琦解释了自己当时的种种考虑。同时,吴琦谈及了一些关于自身的问题,包括如何处理自己的双重身份、为什么要做播客、为何选择留在传媒行业等。宗城也分享了自己的播客实践经历,以及他对于杂志和青年对话空间的感知。【本期主持】海涛,留日学子,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在读【本期嘉宾】吴琦,《单读》杂志主编宗城,「席地而坐」常驻嘉宾,青年写作者07:19 吴琦谈创作和实践的关系:在“专业性”和“接地气”之间,知识分子的左右为难15:52 宗城:论辩和“新奇”是杂志自我革新的重要武器20:54 好的作品就像疫苗:吴琦谈文学杂志如何抵达读者28:00 吴琦回应提问:如何处理自己编辑和创作者的二元身份?33:58 吴琦再忆对谈项飙:回避碰撞是为了彻底释放对谈者的思想水域42:44 吴琦谈为何做播客:把播客作为备忘工具,让文学和新闻混合出一条新轨道52:48 宗城分享做播客的心得:构建真正的实践共同体,以及在实践中的种种困扰、对播客前景的思考等1:05:47 吴琦谈自己的职业选择:在“夕阳产业”坚守自我乐趣,不做主动缴械的人1:17:48 宗城和吴琦分享自己学生时代的杂志记忆和互联网记忆,以及706等青年自组织【本期提到的书籍、杂志】中文杂志:《新青年》《每周评论》《读书》《萌芽》等外语杂志:《小评论》其他书籍:金特《冬民》胡波《大象席地而坐》彭剑斌《我去钱德勒威尔参加舞会》雷蒙·阿隆《介入的旁观者》肖斯塔科维奇《见证》贝内特·塞尔夫《我的兰登书屋》项飙《把自己作为方法》【本期配乐】Run Of The Mill - George HarrisonSitting Here In Silence (On My Own) - Oasis【后期剪辑】空心菜【页面文案】严艾雯【封面设计】野生朵【文字校对】Xiao,宗城感谢收听。如果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在小宇宙、爱发电订阅我们,也可以到豆瓣、微博、喜马拉雅等平台关注宗城的同名帐号,还可以到公众号关注「宗城的小黑屋」以及通过推文下方的赞赏码或支付宝(1620067734@qq.com,蔡宗城)给我们打赏,打赏费用将用于支持团队小伙伴的劳动。合作请联系1620067734@qq.com。

对谈《单读》主编吴琦(下):理性的交锋在今天越来越少了 | 席地而坐Vol.10

タイトル
对谈《单读》主编吴琦(下):理性的交锋在今天越来越少了 | 席地而坐Vol.10
Copyright
リリース日

flash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