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論369 (分別賢聖品第六)

リリース日:

俱舍論369 (分別賢聖品第六)

定覺法師

「聖二離八修,各二離系得」

依經部宗的主張,能對治後地八煩惱的離有兩種,即:有漏道的暫時離,及無漏道的拔根離。有漏道的暫時離並不是永除根本的離。而無漏道的離才是永除根本,永永遠遠的離。

所以當「四果向」聖者要對治這後八煩惱時,由於他本身已經是三果聖者,會有無漏的功德,所以,當他使用「有漏道」來斷煩惱時,會有無漏的離系得以及有漏的離系得。同樣,當他使用「無漏道」斷煩惱時,固然有無漏的離系得,但也有有漏的離系得,所以兩種離系得都有。


所以,雖然同樣是離,還是有差別。有漏道還沒有出輪迴,投生到上界後,還得投生下界,一定會退,就跟車輪一樣,數數高下不定。沒有出輪迴就是這樣,高下不定,生到上邊固然很幸福,但是到了頂峰畢竟還得下來。而且在輪迴裡邊,去三惡道的機會極多,時間又極長。欲界天要有五戒十善,初禪天還得要初禪的定,現今這個世界上,能得初禪的人有多少?可上生到上二界的機會是極少,而下三惡道的機會卻極多。

有學聖者以有漏道來斷八地修惑的時候,能夠引出有漏的離系得,同時也能引無漏的離系得。如果是凡夫,以有漏道斷修惑,便只有有漏的離系得,不會有無漏的離系得。而聖者以無漏道斷煩惱的時候,有漏、無漏兩種離系得也有。因為這兩種道,同樣是離染,都是斷修惑,既然所做的事情一樣,兩個離系得同時生起來。


無漏未至道 能離一切地
餘八離自上 有漏離次下

道有無漏有漏,無漏裡邊的未至道,即以未至定所起的對治道,也能離一切染,所以三界九地的所修所斷煩惱,未到地定都能斷。

「餘八離自上」

有八個地起無漏定,能離開自地的煩惱跟上地的煩惱。下地的煩惱早就斷掉了,所以不用再斷。

以未到地定起無漏道,九地的煩惱都能斷。這九個能起無漏定的地,就是未至、中間、四根本、三無色。除了未至定,依其餘八個地起無漏道,所以說「餘八離自上」。自己本身這一地的煩惱能斷,上地的煩惱也能斷,所以無漏道的力量也很大,而下邊的已經斷掉,不需要再斷。


「有漏離次下」

相反,有漏的對治道只能「離次下」,假使修初禪對治欲界,修二禪對治初禪。二禪不能對治欲界,三禪也不能對治初禪,只能按著次第對治。因為欣上厭下,一層一層上去的,看到上面一層好,把這一層捨掉,不能跳越。

而有漏道的定,只能離開挨著自己下面那一個。有漏道來斷煩惱,只能斷下邊一地。初禪來說,離欲界的,二禪來說,離初禪的,不能跳,挨著下邊的那一地。這是欣上厭下。比如依未到地定,能離開欲界的染,未到地定是初禪的近分定,它挨著欲界的,次下是欲界。二禪挨著的下邊是初禪,所以二禪能夠離初禪的染。乃至有頂離無所有處的染。只能斷下地,因為上邊超勝,下邊是劣。超勝的可以斷下劣的,劣的不能斷勝的,所以有漏道只能斷下邊的,自地也不能斷。

而自地有煩惱隨增,要斷自己的煩惱,本地的有漏道沒有這個能力。而非次下的下地,假使二禪,能不能斷欲界的呢?能力是有,但是到了初禪,欲界已經離掉,如果欲界的煩惱沒有離,初禪進不去的。













近分離下染 初三後解脫
根本或近分 上地唯根本

還沒達到根本定時,是近分定,這是離染的地。下邊的染在近分定離完,然後便進入根本定。如果下地九品的煩惱還有一品沒有斷,進不了根本定。一般世間道,就是以近分定離染。當然,無漏道也可以依根本地離染。假如依近分定來離下地染,無間道正是斷煩惱的時候,這時當然是近分定所攝,但之後的解脫道是否也是近分定?

不一定,為什麼?

近分定在離下邊染的時候,初禪、二禪、三禪,這三個禪的解脫道,或者是根本定,或者是近分定,是不一定的。假使四禪以上,解脫道一定是根本定。上界八地裡邊,初、二、三禪的解脫道,不一定是根本定,也可以是近分定。只有四禪以上的解脫道,決定是根本定。

沒有達到根本定的稱近分定。四靜慮、四無色都有近分定,所以合共有八個近分定。所謂邊就是近分,靠近根本定。

以世間道的方式,初禪的近分定就是未到地定,離開欲界的九品煩惱。二禪的近分定,離初禪的九品煩惱。乃至有頂的近分定,離無所有處的九品煩惱。這稱為離下染,離下地的染污。

「初三後解脫」

「初三」是初禪、二禪、三禪。「後解脫」是第九解脫道。而九品都是一無間道、一解脫道,前面的無間道、解脫道都在近分定,最後一個第九解脫道,可以是近分定,也可以是根本定。這三個禪天的解脫道,可以進入根本定,也可以在近分定。

「上地唯根本」

四禪天以上,一直到有頂天,這五個地的近分定,第九解脫道決定是根本定,所以「唯根本」。

初、二、三禪,初禪離生喜樂,二禪定生喜樂,三禪離喜妙樂,都有喜、樂,或者是一個妙樂。而近分定是捨受,根本定是樂受、喜受。

第九解脫道的時候,如果這個行者欣慕上地的心很強,進入根本定。假使他對上地並不怎麼羨慕,那就不進去。因為近分定是捨受,根本定是喜受或樂受,但要轉變「受」不那麼容易的,要經過一些加行。

有些人一心想往上去,當然要進根本地去,那就要下一點工夫。有些並不想去的,就不去了,那九解脫道還在近分定裡邊。

為了要得靜慮現法樂住的人,進入根本定。但假使為求解脫的,他不在乎定中喜樂,就不進根本定。近分定一樣能解脫斷煩惱,不進入根本定沒有關系。

所以有這兩類人,一類是欣上的,歡喜定的,入根本定。另一類是不欣上的,為求解脫的,他就不入,這是下三靜慮。

第四禪以上的靜慮,根本定也好,近分定也好,都是捨受,兩個受是同的,要進入根本定很容易。所以第九解脫道都入根本定,前三靜慮不能入,或者是不想入,主要是有一個受不同,要改變受,便要有足夠的加行。


世無間解脫 如次緣下上
作麤苦障行 及靜妙離三


世間道離染的時候,緣下地的粗苦障,緣上地的靜妙離,以這樣欣上厭下的心來離開下地的染。

如果下地好,他也不想離,要離一個地方,決定要把那個地方看得很壞,很不好。要生西方的人,一定要把娑婆世界看得是極苦、極壞,都是煩惱,都是惡行,那去西方才有希望去。如果娑婆世界看得蠻好,那你還怎會到西方去?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莊嚴業成的,而娑婆世界的眾生都是煩惱業,煩惱業的果決定是苦。如果執著於此娑婆世界,西方的淨土當然沒有份,厭離娑婆才能生到西方去。

下邊是粗、苦、障,上邊是靜、妙、離。靜對治下邊的粗,妙對治下邊的苦,離對治下邊的障。觀下邊怎麼不好,上邊怎麼好,然後才能有這個心往上去。初禪要求離惡不善法、去五蓋,二禪也有修的方法。有這個趨向,然後有修的方法,能夠達到目的。這個趨向是:下邊是粗、苦、障,上邊是靜、妙、離。無間道緣下邊的粗苦障,解脫道緣上邊靜妙離,這樣才能離開下地的染污。


俱舍論369 (分別賢聖品第六)

タイトル
俱舍論369 (分別賢聖品第六)
Copyright
リリース日

flash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