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論360 (分別賢聖品第六)

リリース日:

俱舍論360 (分別賢聖品第六)

定覺法師

地地失德九 下中上各三
未斷修斷失 住果極七返

依於四諦的十六心,而構成聖者的證德,因此,又建立一眾聖者的差別如前所說,現在又進一步,於修所斷的煩惱中,辨別出漸次生起能對治道的分位差別。

偈頌中的「地地」,是指三界九地,意思是於三界九地中,每一地每一地,都有他的九品過失,亦都有他的九品功德。那過失是什麼?就是所治的障;而功德又是什麼?就是能治的道。

功德與過失,各分九品,其根本品有下、中、上三,此三又各分三,所以就成九品。下品三者,就是下下品、下中品、下上品﹔中品三者,就是中下品、中中品、中上品﹔上品三者,就是上下品、上中品、上上品。

地地的過失九九總有八十一品惑,所以地地的功德亦有九九八十一品無間道來構成八十一品解脫道。德失各有九品,而下下品的道,能斷上上品的障,乃至上上品的道,方能斷下下品的障。

下下品的道是最小的道,能夠斷上上品的煩惱,即最粗的煩惱、最粗的障。反之,最微細的障很難斷掉,要上上品道對治。

而上上品的惑是最粗的惑,只需用力量最小的道便可以對治。最微細的惑是下下品的惑,一定要上上品道、最厲害的道來斷除。

例如洗衣服,一定是粗垢先除,然後再漸除細垢,因為粗垢落在衣服上頭,只要稍微用點力,以清水洗便能遣除,但細垢則不同,如不多加功力及加上清潔劑等其它方法,是不能遣除。


又如粗暗,小小的光明,就將他消滅,功德與過失的相對,其道理也是這樣。能對治的道力強,所對治的障力量弱,所以一剎那頃的下下品道,能斷無始上上品的惑。

所以,粗的黑暗小的明光能除。微細的暗,大的光明才能除。一點點小的光可以點亮一個漆黑的房間,驅除最粗的黑暗。但是要在房間裡做事情,火柴的光不行,點蠟燭也不行,要大的光明才能把微細的暗除掉。

所上上品的煩惱,下下的對治道能夠斷掉;而最微細的下下品的煩惱,卻是要上上品的道才能斷除。煩惱的上下按粗細來說,對治道,按力量的強弱來說。這兩個互相交叉相對。

九品德跟失是交叉相對的,下對上,上對下,從道理上說,必定如此。「白法力強,黑法力弱,故剎那頃,下下品道,能斷無始上上品惑」,白法,這裡指無漏法,當然力量強,黑法煩惱力量弱,所以一剎那的時間,下下品的道能把無始以來上上品的惑除掉,如千年暗室,一燈能照破,無始以來的大黑暗只要一盞小燈,這個黑暗就沒有了。假使你手裡有一盞燈,不能說是黑暗,但是這個光明還遠遠不夠。

功德過失的各有九品,其次再依其差別,建立聖者的不同。

「未斷修斷失,住果極七返」  

現在首先是修惑完全未斷的聖者。一個見道的聖者,對於自地的修惑,如果一品還未斷的話,那他住預流果,往來天上人間,各有七返受生。

住預流果有受七生,但這並不是說預流者一定要受七返生死,他們也可以三生、兩生、一生便證阿羅漢果。

預流的流,是指諸無漏道,因到這時始參預此流,所以名為預流。而預流這個名稱,唯在四沙門果中,一定最初得到的,所以名為預流。七生的意思是,於人中受七生,於六欲天中亦受七生,若再以中有、生有分別,人中七生,有七中有,有七生有,天上七生,亦有七中有、七生有,這樣計算起來,便有二十八生。

那為什麼預流只受七生而不受八生?因在他的所有聖道,七生返一定成就,所以到了第七生返的時候,遇到佛法,固然會得阿羅漢,就是遇不到佛法,居在家中,亦必得阿羅漢,不過得阿羅漢果後,必不再住家中,自然得比丘形相。

預流既還沒有斷除不善修惑,怎可名為「無退墮法」而不再墮於三惡趣?

因為他們從此不再造墮業,舊業雖然不無,但舊業已無予果功能,所以不墮。原因是有強大的無漏善根力把舊業壓住,使他不能發生作用。況且,因加行的善根力以及意樂的清淨,使決定墮惡趣的業力,在忍善根位尚且不起,何況是現在已得預流果的聖者?而且,墮不墮在於「智、愚」,不在「罪大、罪小」,或是否完全清淨。

俱舍論360 (分別賢聖品第六)

タイトル
俱舍論360 (分別賢聖品第六)
Copyright
リリース日

flash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