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論361 (分別賢聖品第六)

リリース日:

俱舍論361 (分別賢聖品第六)

定覺法師

斷欲三四品 三二生家家
斷至五二向 斷六一來果

我們繼續講解聖者的分類,

「斷欲三四品,三二生家家」 

一來向的聖者,當斷三品或四品的修惑時,名為家家聖者。所謂家家,就是從家至家之義;即從人間生天上,或從天上生人間。這有二種:斷欲三品惑的聖者,名為三生家家;斷欲四品惑的聖者,名為二生家家。為什麼這樣分別?首先當知道欲界九品修惑,九品修惑能夠潤七返生死,即以九品煩惱的勢力,使有情於欲界中,受七度之生:謂上上品修惑,能受二生﹔上中、上下、中上三品修惑,各受一生﹔中中、中下二品修惑,合受一生﹔下上、下中、下下三品修惑,合受一生,如是共為七生。

所以,若須陀洹聖者已斷欲界前三品的修惑,尚有後六品的修惑存在,所以要成為一來向。成一來向後,他便需要三度受生欲界,所以又稱為三生家家。

三生家家中的天家家,稱為天三人二。他們先於人間得道,斷前三品的修惑,死後受生天上,這是第一次生天。天福盡後又生於人間,這是第一次生人。這一生死後,便再一次生天界,這是第二次生天。天福盡後又生於人間,這是第二次生人。這一生後又再一次生於天上,這是第三次生天,就會在天上斷盡一切煩惱而證阿羅漢果。

三生家家中的人家家,稱為人三天二,與天三人二的次序剛好相反,他們最初於天界得道,最後於人間斷盡一切煩惱而證阿羅漢果。

二生家家中的天家家,稱為天二人一。二生家家中的人家家,稱為人二天一。

行者若斷前四品的修惑,尚有後五品的修惑未斷,必須兩度受生欲界,所以名為二生家家。又各有天家家、人家家的差別。

關於成為家家,有二種:一是超越超,另一是次第超,《俱舍論》中只說次第超。

「超越超」為「次第證」之對稱。「超越超」又稱為「超證」、「超果」。而「超越超」更立有四種:

(一)本斷超,謂原本在凡夫外道,以有漏之六行觀斷欲界之六品修惑,入見道於第十六心斷見惑已,超預流果、一來果,直證第三不還果。

厭粗觀,思惟欲界五塵能起眾惡,是為因粗。而此身為屎、尿等三十六種臭穢之物所成就,是為果粗。粗因粗果,皆須厭惡。

厭苦觀,思惟身中所起心數緣於貪欲,不能出離,是為因苦。而欲界報身常受饑渴寒熱、病痛刀杖等種種所逼,是為果苦。苦因苦果,皆須厭惡。

厭障觀,思惟煩惱障覆真性,是為因障。而此身質礙,不得自在,是為果障。因障果障,皆須厭惡。

欣勝觀,厭惡欲界下劣貪欲之苦,欣喜初禪禪定之樂。

欣妙觀,厭惡欲界貪欲五塵之樂,心亂忐忑馳動,欣喜初禪禪定之樂,心定不動,是為因妙。厭惡欲界臭穢之身,欣喜受得初禪之身,如鏡中像,雖有形色,無有質礙,是為果妙。因妙果妙,皆可欣喜。

欣出觀,厭惡欲界煩惱蓋障,欣喜初禪心得出離,是為因出。厭惡欲界之身質礙不得自在,欣喜初禪獲得五通之身自在無礙,是為果出。因出果出,皆可欣喜。

(二)小超,謂聖弟子於見道之第十六心證預流果,後更修無漏道,斷三界之修惑,或斷欲界之九品,超第二果而證第三不還果;或一時斷下八地所有惑,超中間第二果、第三果直為阿羅漢向、或一時斷盡上九地之惑,直證阿羅漢果。

(三)大超,即超前三果,直接證入第四果。如佛世時之凡夫外道,聞佛說法,直證阿羅漢果。

(四)大大超,凡夫斷一切煩惱而成佛果。

而從初果順次證阿羅漢果,漸次得聲聞乘四果的,便經稱為次第證。依據小乘有部的傳統,修行證果的一般次第,是先修五停心觀。由止入觀,再逐漸修得四善根。成就之後,乃證得無漏智,入見道位,證得初果。接著再續修二果、三果,直至阿羅漢果,乃告完成。

四善根位之最上位是「世第一法」。之後,在即將證入見道位的階段,會有八忍八智的觀行境界。觀行的對象是「苦、集、滅、道」四諦。觀修這四諦有二個層次,一個是欲界,一個是上界(色界與無色界)。

觀行即將成就時,行者會先得「忍」,接著再得「智」(無漏智)。欲界四忍四智,加上色界、無色界的四忍四智,總共是八忍八智。因為是心智的境界,所以又稱「十六心」。

八忍八智的觀行,又稱十六心觀法。在十六心之中,前十五心構成見道位,也是「預流向」。第十六心就是「預流果」。然後,再依序進修,直至阿羅漢果。上述這種循序漸進的階梯式修行次第,叫做「次第證」。

俱舍論361 (分別賢聖品第六)

タイトル
俱舍論361 (分別賢聖品第六)
Copyright
リリース日

flash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