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論366 (分別賢聖品第六)

リリース日:

俱舍論366 (分別賢聖品第六)

定覺法師

經欲界生聖 不往餘界生
此及往上生 無練根並退

有一類聖者,如果他是再經欲界受生的,那他必定不往生色無色界,因為他厭苦的心非常迫切,深感欲界的苦惱已非常多,當往生上二界也有長時的領受苦痛時,那豈不是自尋苦惱?所以這些於欲界經生的聖者決定不生上二界;但要知於欲界經生的聖者,雖則厭離心很重,但因煩惱的難斷,及他的聖道未熟,所以不能不在欲界再一次受生。

當然,經生聖者有權於現身精進勵力的修持,使聖道於身中現起,斷上二界惑斷盡,得阿羅漢果,現身就般涅槃了,所以必不往生上界。


「此及往上生,無練根並退」 

而此欲界經生的聖者,以及往生上界的聖者,必無「練根」及「退轉」。因為已經長時間熏練修習,其根已經漸漸極為成熟,所以已得預流果、一來果的聖者,其所依身是極殊勝的。如入見道位的所依身,因為是凡夫身,雖然已得無漏,但說不上殊勝。而得無漏後的經生聖者,因所依身是聖身,極為殊勝,所以無練根及退轉理。至於上界經生的聖者,亦因所依身是殊勝的,所以也無練根及退轉的道理。

練根是指修行者在加行位中,調練其根性,使根性成為勝根。與轉根、增進根同義。即藉由道力,令根相續捨下而得中、捨中而得上,漸次增勝,稱為練根。

而見道及不還果之「欲界經生」聖者,則無練根之義。因見道是非常速疾而不用修加行,所以不須修練根;而「欲界經生」之聖者等既已究極其根性而熟習,故亦不修練根。

假使是聖者,必是見道以上的人,而凡是見道以後,在欲界已經投過生的聖者,便是「欲界經生」。他們雖在欲界,但厭離心極強,一定不往色界、無色界去。因為色界、無色界的壽命很長,都是以劫來算的,他們在欲界受了那麼多苦,他想生到色界、無色界去劃不來,趕快要出離,趕快要般涅槃,所以不往色界、無色界去。

如果沒有證不還果,欲界往來,因為欲界煩惱沒有斷。假使證了不還果,決定現生般涅槃,現般就是這一類的。

他因欲界投過生的,證不還果之後,感到上界受苦的時間那麼長,沒有心再往上去,就要趕快去涅槃。

假使色界投過生的聖者,他知道色界並沒有那麼苦,只有行苦,所以厭離心弱,因為厭離心不強的原故,因此便有往生到無色界的可能。

凡是投過生不論是欲界、色界生、無色界,他們種都沒有「練根」,也不會退。為什麼經生聖者及上生聖者沒有練根、也不會退呢?

因為凡是投過生的那些聖者,他們的根器已經修習到極其成熟,所以不需要練根。他們本來依凡夫身見道的,現在投生之後,以聖者的身出現,這個身比凡夫的身要殊勝得多,所以他們的依止殊勝,他們的根已經練成熟了,決定沒有再練根、亦不再退的。凡是在欲界投過生的,或者是往上生的那些聖者,他們必定不需要練根,也不會退。


先雜修第四 成由一念雜
為受生現樂 及遮煩惱退

什麼叫雜修靜慮呢?前面上流裡邊,因為修雜修靜慮,能夠到色究竟天去。沒有經過雜修靜慮的,不能生到色究竟天,只能往無色界去。

「先雜修第四」

第一個問題,雜修靜慮從四禪下手。

「成由一念雜」

雜修靜慮的成功,一念無漏,一念有漏,再一念是無漏。中間有一念相隔,雜修靜慮成功。那為什麼要「雜修靜慮」呢?

第一是「為受生」,為受生是生到五淨居天。

第二是為「現樂」,為法樂住,現身受法樂。

第三是「遮煩惱退」,鈍根起煩惱會退,修雜修靜慮不會退。

所以,雜修靜慮,一定先從第四禪下手,第四禪力量最大。第四禪是不動地,能離開三災,又是捨受,沒有喜樂動念,也沒有出入息,是最穩,成佛也是依第四靜慮成的。雜修靜慮先從第四靜慮下手。當然第四靜慮修好,一、二、三靜慮才可以互相地雜修。

「成由一念雜」

怎麼樣修成功呢?由一念雜。修雜修靜慮,至少是不還果,最好是阿羅漢。

阿羅漢,或不還果聖者要修雜修靜慮的時候,從第四靜慮下手入無漏定,無漏定有習慣勢力,無漏心馬上轉入有漏心,但很不容易。


俱舍論366 (分別賢聖品第六)

タイトル
俱舍論366 (分別賢聖品第六)
Copyright
リリース日

flash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