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物论》第三讲(5)庄子与龙树菩萨一气相通

リリース日: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什么叫“物无非彼”?用唯识学的话来说,我们的阿赖耶识就是“能变”,第一能变,就是把自己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无自无他无古无今,什么都浑然一体。是“有物混成”的这么一个东西,变成了什么?变成一个“见分”,一个“相分”。见分,就是我,相分,就是彼,就有彼此了。“我”的概念一出来,念头一动,有了“我”,马上就有一个“非我”的存在,这就是彼,就有了“物”,这个物就不是“我”。“物无非彼,物无非是”“心生种种法生”“三界唯心,万法唯识”,都是一个概念,彼和是,相分和见分,本来是一体的,这个“我”一动,就分出“见”与“相”、“能”与“所”,两极分化。“物无非彼,物无非是”,我们要像诵佛经、念咒一样,反复地、经常地去“玩”庄子的这句话,我建议有打坐习惯的朋友,喜欢观想的朋友,不妨把这个作为观想的内容。从“道恶乎隐而有真伪”到“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把这段纳入观法去修观。把《齐物论》这段一两百个字,到座上自己去观,去咀嚼,去品味,这也是思维修。我不喜欢修什么白骨观,不喜欢修什么不净观,更讨厌修烦恼观。为什么呢?反复熏习这些脏东西,就是熏习一些垃圾。你如果把中观的、天台的,一念三千、三谛圆融,把华严法界十玄门这些拿来修多好啊。这些是大菩萨境界,超级菩萨的境界,你反复熏习、反复熏习,久而久之,你与它就融为一体了,那个感觉就不一样了。天天修烦恼,观想漂亮的美女是一把骨头、一摊脓血,又臭又脏,哎呀,修这些真的很麻烦。你反复熏习这些肮脏的东西,没病都要修出精神病来。尽管这也是佛祖说的,但他是针对那些贪欲太重、性欲太重的人,是对治那些人的。中国下层民众几千年来基本就是吃素,欲望也不重,重的都是皇上、贵族们,一般的老百姓,我们在座的这些人,还没有资格玩这个,连修这个不净观的本钱都没有。所以,我们还是修光明、修光明观好。 庄子与龙树菩萨一气相通大家都知道《中论》里龙树菩萨最根本的几句话:“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我们把这句拿过来一看,与庄子这里讲的丝丝入扣,与中观的最根本法一脉相通啊。因缘所生法——“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物无非彼,物无非是”——也是因缘所起嘛。我说即是空——“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天台宗的大师,智者大师的老师慧文禅师,把这四句偈“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衍变成了“一心三观,三谛圆融”。实际上,也就是把净秽不二、凡圣不二纳入了这样的境界,一下就在这儿提升了。“三谛圆融”中,因缘所生法,是俗谛;我说即是空,是真谛;亦名中道义,是中道嘛,三谛都在这一念之中,三谛圆融为天台宗的无上观法。到了智者大师那里,发挥为“一念三千”。在华严宗那里,又变成了“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四法界,无障碍的大通,大 满法界。什么显密不二,凡圣不二,大小不二,一多不二,什么什么的,就全部贯通了。佛教能融会贯通,庄子是不是也能呢?庄子也是这样的。“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玄奘大师在印度取经的时候,外道婆罗门向那烂陀寺的大法师们提出挑战。婆罗门说:“你们大乘佛教里说,菩萨入见道时,智与理冥,境与神会,不分能证所证。既不分能证所证,那何以为证?凭什么来证?”那烂陀寺的这些善知识没有一个敢出来应战的,按照印度那时辩论的规矩,输家就要反穿袈裟,不准敲钟,好像就被灭掉了。玄奘大师出来,回答了一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就把这些外道婆罗门的诘难给破掉了。那个时候,玄奘大师是拿头来参加辩论的,如果辩输了,就只有自刎。所以“自知则知之”,虽极平常,却是佛教所讲的“现量”。这个“现量”,只有自己明白,听他人所说的,就是“比量”了。什么叫自知?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我思”好像都有假冒伪劣,什么叫“我思”?什么叫自知?“我思”我就在吗?我每天都在思,我在吗?什么是“在”?什么是“我”?什么是“思”?真正去搞这些思维,把大家的头弄晕了,都不知道里面是怎么回事。但是可以肯定一条,自知是什么?佛教里面就叫“现量”。我们的眼睛看见的是现量,耳朵听见的是现量,手上感触的是现量,眼耳鼻舌身感触的是现量。这些现量都要通过心来知。为什么“自彼则不见”,或者说是“自彼则不现”?地球知道它是地球吗?太阳知道它是太阳吗?不知道嘛,这一切都是人赋予它的。康德说“人为自然界立法”,《易经》说“圣人作而万物睹”。没有历代的圣人,没有这些科学家,我们现在这些声光电器的物质享受从何而来?你想到一栋楼,自然就有这栋楼出来吗?广州的“小蛮腰”,想一下是否就可以修起来呢?都是唯心所造。“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这里涉及的心物关系非常微妙。精神世界、物质世界又从哪里来的?一万年以前有我们现在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吗?没有,但现在有了,这些也是唯心所造,唯心所变。“自知则知之”,里面涉及很深厚的精神内容,我们怎么去释放它?庄子这些语言,是在两千多年前说的,不像我们现在思维科学、自然科学这么发达、这么缜密,但是很多基本原则已经在里面了。

《齐物论》第三讲(5)庄子与龙树菩萨一气相通

タイトル
《齐物论》第三讲(5)庄子与龙树菩萨一气相通
Copyright
リリース日

flash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