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第三讲(1)鲲化为鹏的过程

リリース日: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第三讲  一定要知道自己的局限性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能耐都在因缘内上一讲我们谈到了“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属于哲学认识论范畴里的东西。在我们日常生活之中、生命之中,实际上我们每天都处在“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这么一个状态中。有的人很能干,但他只是在某个行业戓者某个门道很能干,换一个行业,换一个门道,他就没用了。 以前有一部美国片子《Cast Away》,译名之一《荒岛余生》,说的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航空邮政人员,有一次发生了空难,掉落在一个荒岛上。只有他一个人,于是开始像原始人一样的求生,此时他感觉到自己非常地无能。以前的生活环境有洗衣机、空调、餐厅、罐头,什么都有,一下子到了荒岛上,要自耕自食,面对着自然,他一下就无能了,还不如一只猴子。狮子很厉害,到水里一下就没用了。鲨鱼很厉害,到了陆地上,它也就没用了。 我们看到这些,就应该明白无论你有多大的能耐,都是在一定因缘内的。蚯蚓这么可怜的小虫,它却可以在土里面,和土壤的环境融为一体,打成一片。它的生命构造和智力就恰恰适合在土壤里生活。我们看自然界里的生物无不与它的生活环境融为一体,离开了这个环境,它就无法生存。但换一个生物到它那个环境来生活,也未必能适应。 “小知不及大知”,当然这个“知”也可以作为智慧的智讲。“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小智是在一定的因缘范围内,大智也是在一定的因缘范围内,在佛教里把这些统统称为后得智。用庄子的话说,“知有所待而后当,其所待者特未定也”。今天有人打电话来说,为什么不能预测地震。我说:“人永远是人,不管是活佛也好,喇嘛也好,你打个卦也不可能预测那个地震。”前两年南亚的海啸,谁能去预测,不可能预测。这也是“小知不及大知”。不可能把上帝的事做了,人毕竟就是人嘛。你想超越这个,是不行的。 我反复地说,已知的是有限的,未知的是无限的,我们永远都面对着一个未来,未来是偶然性起作用。过去的事情我们通过回忆、分析、综合,认为是必然的,感觉过去的都是必然性的。但是面对未来的事情却都是偶然性的,所以一定要把这个道理作为一个决定见来认识。“小年不及大年”,你活一小时也好,活一万岁也好,都不出生死两个字,都在生死之中,都有一个完整的生死过程。因为庄子在《逍遥游》里面,还没有展开“齐物”的观念,到了下一篇《齐物论》才把天地万物的种种差别给予展现,在差别之中又该怎么齐物?当然在《逍遥游》里也谈到了,但是谈得很笼统。 鲲化为鹏的过程 这里又把开篇的“北冥有鱼”重复了一遍,这个重复是商代开国君主成汤问他的老师“棘”。成汤也曾经向“棘”提过这样的问题。“穷发”就是寸草不长的地方,在中国的北部边境过了戈壁滩、大沙漠,那里就叫穷发地带。以前是匈奴民族、突厥民族,后来是蒙古民族在那里繁衍生息。“穷发之北有冥海”,到底是贝加尔湖还是北冰洋呢?我们不管它。战国时期,人们已经知道有“穷发之北”,已经知道有贝加尔湖这样的地方,由此可知我们祖先的思维和活动空间是很大的。在《尚书·尧典》里也谈到了“交趾”这个地方,也就是越南北部这个地方,我们的祖先四千多年前就已知道这么大一个地理空间。 “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未有知其修者”,就是不知道它到底有多长。“其名为鲲”,鲲是鱼,在北冥里通过一定时间的修身养性,然后由鲲化鹏。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它的背就像泰山那么高大。“翼若垂天之云”,它的翅膀展开以后就像垂天的云。还不仅仅是这样,“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它起飞的时候,盘旋而上,这是动态的。《道德经》里有“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专气就是抟气。抟就是围绕着我们的生气,抟就是“团圆”的“团”,有一种动态的感觉,我们把气团起来。 “扶摇羊角”,《庄子·在宥》里有“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扶摇”是什么意思?四川省三星堆博物馆里就有“扶摇”树,又叫通天树。那棵树盘旋而上,一层一层地重叠着,上面也有太阳鸟。它就是登云梯,通过扶摇树可以到天堂里去。到了汉代,扶摇树演化成了摇钱树。为什么呢?太阳鸟慢慢地消失了,鸟变成了铜钱,也就成了摇钱树。在四川古蜀文化里有这样的记载,大家有兴趣到四川三星堆博物馆,就能看到这个扶摇树,也叫登天树、摇钱树。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羊角”,我们很多人都看过美国电影《龙卷风》,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对此也有报导。龙卷风一起来,就像一个羊角状,下面就像羊角尖似的小小的一点。大的龙卷风如台风,上面有几平方公里甚至上百平方公里那么大。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庄子对自然简直是观察入微,这点在《庄子·齐物论》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绝云气,负青天。”庄子不是纯理论的说教,而是把很多理论图像化了,给我们一个感性的认识。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感觉上,还要通过这个感觉,把它转化成一个理性的认识。我们怎样“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我们能否“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实际上“北冥有鱼”就是我们的不知,冥者,黑暗也,冥就是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乎乎的东西是沉在水底的鱼,但是,一旦出了幽冥的海洋,智慧之光透出来了,那么就“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一切不知的东西就知了,一切不见的东西就见了,知识就是这样产生、这样出现的。这个知识的出现可大可小,有小知有大知,有小年有大年,这些都在我们的感知范畴之内。 “绝云气,负青天”,我们的精神也是“绝云气,负青天”的。“然后图南”,不仅可以“图南

《逍遥游》第三讲(1)鲲化为鹏的过程

タイトル
《逍遥游》第三讲(1)鲲化为鹏的过程
Copyright
リリース日

flash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