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物论》第六讲(4)庄子的“相对论”

リリース日: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庄子的“相对论”庄子把前面讲了以后,又举了一些例子。“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大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可是名句,两千多年来中国的士大夫,学道的、学佛的经常使用这样的语言。什么是大小之辩?庄子说,最大最大的是秋毫之末。大家都知道,狐狸的皮毛是很名贵的,非常细软,特别是秋天,狐狸长的毛更细,夏天热,皮毛就粗糙,秋冬新生出来的毛很好,秋毫之末就是毛尖,那是最小最小的,人的眼睛几乎没有办法看清楚,庄子在这里却说它最大。而大(泰)山为小,中国人以前觉得泰山最大,因为华北平原一带海拔不高,泰山一千多米,啊,好高好高,所以孔夫子都“登泰山而小天下”。古代从三皇五帝到秦始皇、汉武帝,一直到唐宋,历朝历代的皇帝都要到泰山去封禅,祭拜天地,因为泰山离“天”最近,气势磅礴,令人敬畏。为什么秋毫之末大,泰山反而小?有人说这是庄子的相对论,的确是相对论。如果说小,一定还有比秋毫之末更小的东西,秋毫之末还可以再分下去。用电子显微镜一看,它也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也是有结构的,可以无穷地分。泰山有多高?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大得过我们的瞳孔吗?太阳那么大,在我们的瞳孔里面,也就一个饼子那么大、一个皮球那么大。银河有多大,宇宙有多大?我们的瞳孔都能够把它装了。心有多大?在我们的意识里面,泰山是一个念头,秋毫之末也是一个念头,大小没法比。泰山和地球比,太小太小;秋毫之末与细菌比、与病毒比、与原子质子比,也是无穷大。就看怎么个比法。《维摩经》里也谈到这个问题。维摩居士一丈见方的居室,可能只有我们储藏室的大小,但是,他在里面大摆宴席,把三千大千世界的佛菩萨都请过来做客了。他的房间没有增大,他请的人数没有减少,而且每一尊佛都有宽广、高大、巍峨的席位,带的侍从都是成百上千,还有从香积世界请来的最好的菩萨级厨师。桌子、鲜花、琼浆玉液都摆上来了,简直是铺天盖地。玉皇大帝的灵霄宝殿可能都摆不下这些,但是,维摩居士能在这么一间小房子里面,把这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房子并没有变大,每个客人所占的空间也没有缩小。这就是思维的一个怪现象。如果拿我们惯有的观念来看这些经书,就会觉得读不懂,太玄了,所以《维摩经》中的这一品叫《不可思议品》。“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据说彭祖活了八百岁,是中国传说中最长寿的人,庄子却说他短命。为什么?有的树存活了几千年,泰山不知道过了多少万年、多少亿年。“不废江河万古流”,长江、黄河流了多少年?太阳在天上有多少年?乾坤才有无穷的寿,所以彭祖活到八百岁就夭折,太可怜了。但是殇子,生下来的小孩,没两年死掉了,他也很长寿啊,为什么很长寿?庄子在第一篇《逍遥游》里讲:“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森林里面长的蘑菇,农历初一长的蘑菇,十五就没有了,农历十五发出来的蘑菇,到了下月初一也就没有了,它的生命就是短短的几天。我们看蜻蜓之类的小昆虫,哪里知道春秋啊,蝉这几天要开始叫了,春天的蝉到了秋天就没有命了。很多昆虫从蛹里面变成飞蛾出来,一交配就死掉,它们哪里知道什么春天秋天。所以,对“殇子”而言,哪怕只活了几岁,也比这些昆虫生存的时间长。在生命的长河里,有的生物一出生就死了,很短暂。非洲沙漠地带、美国加利福尼亚的沙漠里面,原本什么都没有,雨季的时候,哗啦啦雨水一来,第二天就成了草原,草一下就起来了。昨天什么都没有,一晚的夜雨,草出来了,就在这么三五天之内开花结果、繁衍一生。沙漠里面的雨水,水量不大,就十几毫升的水,太阳出来几天就干了,就这么几天的时间,那些植物就可以繁衍一生,开花结果。果子落到沙漠里面,又等下一个雨季到来的时候,又有那么几天的时间繁衍。那些旱眠的蛙类感知雨季的到来,迅速从旱眠的状态苏醒过来,发现有个小水塘,于是就交配产卵,产卵后小蝌蚪在几天之内要变成蛙,然后到沙漠下面去冬眠,三百六十五天,大概有三百多天在沙漠下面,真正生存的时间不足一个月。相较而言能够活一两岁的人也可以是很长寿的了。为什么呢?从时间上看,把时间切片,每一个片段都是永恒的,何况你能够活那么多年。 时间的永恒与刹那马祖是仅次于六祖的禅宗大师,活到八十岁的时候示疾,“马祖不安”,准备涅槃了。寺院里面的规矩,老和尚到了这个时候,就要迁出方丈室到涅槃堂去住,也就是要走了,你们就别管我了,你们各人去做自己的事,我过几天就涅槃了。当家师就去问他:“尊候如何?”老和尚,你现在怎么样?马祖就回答了一句:“日面佛,月面佛。”这个公案,很多人参不透,什么意思啊?什么叫日面佛、月面佛?在佛教里面,日面佛代表万寿无疆,月面佛代表一日一夜,寿命很短。我们对时间的感觉,一个是时间的延续性,过去、过去、过去,未来、未来、未来,时间是延续的,是一条线,是不间断的一条线,似乎是永恒的。但时间又有时间的截面,就是现在、刹那。我们对事物的认识,离不开时间的延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西方有一个很著名的哲学故事:为什么兔子永远跑不过乌龟?在一百米的距离内,乌龟先跑了五十米,兔子去追。乌龟跑了二分之一的时候兔子跑了多少?乌龟跑了四分之一的时候,兔子跑了多少?乌龟跑了八分之一的时候,兔子跑了多少?乌龟跑了十六分之一的时候,兔子跑了多少?就是说,如果在一个限定的时间内,兔子永远超不过乌龟。如果把时间放大,三两秒钟,兔子几蹦几蹦就过去了,怎么会跑不过乌龟?二分之一距离,四分之一距离,八分之一距离,十六分之一距离,三十二分之一距离……距离抹杀了时间的存在,只停留在时间的一个截面上。我们都有照片,照片就是我们生命的一个截面:某年某月某时某分某秒,照相机给我们定格了。我的一个朋友曾给自己的照片题了一句诗:“有术摄魂君莫乐,徒对故颜枉唏嘘。”少年时候拍的一张照片,风华正茂的形象定格下来,“有术摄魂”嘛。但过了几十年,对着照片上少年的容颜,就只能“徒对故颜枉唏嘘”了,往事不堪回首,就这么回事了。这个就是时间和空间,时间的延续性和间断性的矛盾。佛教谈分段生死,就是我们这一百年;但还有一个无尽生命流,就是我们法身不灭,生命贯穿在无穷的时间过程之中。佛教因之有业力不灭、业感缘起之说。为什么有轮回之说?就是业力不灭。我们这个身体只是客舍,如精神所暂住的宾馆。这一生我住这个宾馆很糟,不如别人那个宾馆庄严富贵,更有人的房子靓,是别墅型的。但还有比我更差的,住在茅草房里,还有住在街边厕所旁,住在渔村里面的。这一生不好,下一生希望能好一点,我们就要好好修行,下一生找一个好房子去住。关键是“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大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大家要看到这个相对论是转化的,就看你和什么比。以前有人画了幅张果老倒骑驴的画,某人在这张画上题了一首诗:“人家骑马我骑驴,仔细思量似不如。待我回头看,还有挑脚汉。”看见别人骑马我骑毛驴,心里酸酸的。别人坐奔驰宝马,我开奥拓,心里的确酸酸的。我回头一看,还有挑担子的,不仅仅走路辛苦,还挑着几十斤、上百斤的担子。就看谁跟谁比,要和无量寿佛比,谁都是短命鬼,但和短命鬼比,我们还能健康长寿,既没有得癌症,也没有在日本海啸中丧命,很幸福。所以,就看你怎么去比。 

《齐物论》第六讲(4)庄子的“相对论”

タイトル
《齐物论》第六讲(4)庄子的“相对论”
Copyright
リリース日

flash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