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物论》第八讲(4)众生的饮食标准是什么

リリース日: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众生的饮食标准是什么王倪的话,一步一步地倒退,先问他的时候“吾恶乎知之”,已经是大圆满,不用多说了,多说就是废话。然后又退了一步,你怎么知道我说的知就是不知,我说的不知就是知。落二落三之后,下面又具体化了,一步一步地从“真谛”向“俗谛”倒退。当然这样也有道理,毕竟是要接引学生的。我们不妨以俗人的角色来玩,这样的分析,对我们这些在社会上生活的人,对是非的判断也很有帮助。所谓深入浅出,这里就是浅出。“且吾尝试问乎女”,我来问问你,让你感觉感觉。“民湿寝则腰疾偏死,然乎哉?”我们在潮湿的地方,比如住地下室,在水边睡觉,没有防护措施地住上一段时间,就会“腰疾偏死”,腰疼、肩疼,得了风湿病、关节炎。“然乎哉?”泥鳅、鱼天天在水里泡着,青蛙在水边蹦来蹦去,它们为什么不得关节炎?不会腰肌劳损?不会得类风湿病?“木处则惴栗恂惧,猨猴然乎哉?”如果我们也到树上,像猴子一样过日子,吃喝拉撒睡全部在高大的乔木上,可以吗?有恐高症的人站在高楼的窗台上,心里就充满恐惧,腿都发软,还能像猴子一样在树冠上过日子吗?“木处”,很多人都恐惧,但“猨猴然乎哉”?猿猴会不会恐惧呢?鸟在天上飞,我们乘飞机在天上行,飞机遇见气流就会振动,很多初次乘坐飞机的人就会恐惧。当年我最初两次乘飞机,还担心飞机的翅膀会不会折断,会不会爆炸。心里面总是在打恐惧的妄想,后来乘多了也就不管了。但是鸟在天上飞,它恐惧吗?哪会有恐惧。“三者孰知正处?”泥鳅、猿猴和人,到底谁的居住观念是正确的、标准的答案?到底什么才是他们最佳的居住地带?没有统一的答案。我们喜欢住在屋子里面;把猴子关在屋子里,就剥夺了它的自由;让泥鳅、鱼住在屋子里,就剥夺了它们生存的权利,就死定了。非类勿比,万事万物各有各的生存领域,各有各的价值评判标准,不能求同。“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蝍蛆甘带,鸱鸦耆鼠,四者孰知正味?”我们人类吃五谷杂粮,吃点牛羊肉,就叫“刍豢”。刍,谷物;豢,豢养的家畜、家禽。“麋鹿食荐”,牛羊、麋鹿吃草。“蝍蛆甘带”,什么叫“蝍蛆”?就是大的蜈蚣虫。“带”,小蛇。蜈蚣吃小蛇毫不客气,大的牛蛙也吃小蛇,甚至小鳄鱼也吃。庄子的语言很有趣。“鸱鸦耆鼠”,猫头鹰喜欢吃老鼠。让人吃老鼠,生吞活剥,我们能吃吗?广东人什么都敢吃,吃老鼠不怕,吃蛇也不怕,如果让你们生吃活吃,还敢不敢?要蛇去吃草,让猫头鹰也去吃草,也未必吃得下去,但是“四者孰知正味?”到底众生的饮食标准是什么?以前经常有人到我家里来推销营养品,说这样好,那样好,我都听不进去。我说牛羊也不吃营养品、维生素,就吃草,一样长得膘肥体壮,也没有骨质疏松,它们的全面营养从哪里来?就是草嘛。我们人类已经吃得那么好了,有大米、面粉、蔬菜、肉类、鱼类,这么多营养还缺这样、缺那样吗?所谓缺,是你身体的内脏功能、生理机能出现了某种缺陷,出现缺陷也是正常的。人类过了三十岁,就步步迈入衰老,步步靠近死亡,你挽救他干吗?挽救他就违反自然之道。何况吃五谷生百病,是药三分毒,都有相应的副作用,你管那么多干吗?“四者孰知正味?”到底我们饮食口味的标准是什么?说不清楚的。就拿中国人自己来说,四川人、湖南人喜欢吃辣,广东人喜欢吃海鲜,上海人喜欢吃甜食,鲁苏川粤四大菜系到底哪个是标准?现在又有肯德基、麦当劳、法式大餐、日本料理,到底什么是“正味”?放在那里不管它了。 是非之中,让心超然“猨猵狙以为雌,麋与鹿交,qiu与鱼游。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这是谈对“美”的评判标准了。“猨猵狙以为雌”,对于猿猴来说,公猴认为母猴才“美”,公猴之间要争母猴,猴王争夺战是很激烈的。“麋与鹿交”,麋鹿之间还是以它们的同类作为交配对象。“qiu与鱼游”,泥鳅和鱼,水族众生也有它们的择偶对象。话说回来,“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毛嫱和丽姬是中国春秋时代的大美女,美得一塌糊涂。但这些大美女如果到河边去,“鱼见之深入”,鱼见了美女马上就紧急下潜,逃之夭夭。“鸟见之高飞”,不管是麻雀、喜鹊、老鹰、乌鸦,只要是飞禽,见到毛嫱、丽姬一来,一靠近,马上就高飞。“麋鹿见之决骤”,麋鹿,包括青蛙、兔子、蛇这些动物,都怕人,见到这些美女过来,也要逃之夭夭。“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我们人认为最美最美的,在动物面前就像魔王一样,“美”的品评标准是什么?这个也不好下定语。“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殽乱,吾恶能知其辩!”进行了这么一番介绍后,王倪就对啮缺说,我对社会、自然进行这么一系列观察后发现,“仁义之端,是非之涂”,只要“仁义”这个政治口号有那么一点点,社会上的是非就出来了。你看这个人多仁义,那个人简直不仁不义;这个人多孝顺,那个人不孝顺,是非立刻就出来了。如果没有仁义这个标准,也就没有相应的是非标准。这个就是“樊然殽乱,吾恶能知其辩”,我凭什么去管那些事?你了解得越多,你的是非就越多,是非越多,这个心就不太平;心不太平,就会睡不着觉,就会得心理疾病,影响情绪,就会影响寿命,种种的不是就来了。我们要养身、要养命,最好放下“是非”二字,别去拨动是非这个频道。我们日常的修为,日常的功课,就要把这些搞好。如果我们的是非之心太重,就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也会给自己的环境带来麻烦。高明的人一问三不知,超然于是非之外。我们羡慕古代的神仙,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他凭什么超出三界外?凭什么不在五行中?只有一条,他是没有是非的人。当然,完全没有是非也很麻烦。在社会上生活,没有是非观念,就好像是一个木雕泥塑,生活得没有意义,没有光彩。作为养生学来说,作为养命学来说,这是高妙之处。不要是非,并不是浑浑噩噩没有是非,修行的人有是非标准,但不动是非的念头,不去起这个念。再大的是非,过一年、十年、一百年,又到哪里去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大家都触及了灵魂。现在问起“文化大革&命”,“80后”“90后”的人越来越淡薄。我们还管得了当年的儒墨之是非吗?我们现在还能管秦始皇焚书坑儒吗?早就是明日黄花了。对我们现在人而言,就像火星上的事一样,再大的是非,再大的烦恼,再光辉灿烂的东西都会付诸尘埃。苏东坡很聪明,知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们要看破、放下,就要在这个地方看破、放下。人类社会的一切,我们现在的一切,都会随着时间这个大冶洪炉,被烧得干干净净,毫发不留。我们要有这样的胸襟,这样的眼界,不要斤斤计较眼前的因缘,计较现有的利害、现有的得失、现有的情感。这些情感把我们纠缠住,会给我们带来麻烦,所以我们要开智慧。开智慧并不是说我们要有分别心,而是要洞然于胸;洞然于胸后,才敢于把以前的种种放下。放下也不妨碍我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工作,该上班就上班,该挣钱就挣钱,该吃饭就吃饭。并不是说我学了道,就不吃饭,不过日子了,就躺在棺材里面等死,那是犯神经的。我们明白归明白,一样地过日子,是不受影响的。我们一样地浸泡在是非之中,虽然我们浸泡在是非之中,但心是超然的。学了这些道理,是为了让我们在人生的过程中轻车熟路,知道哪里是陷阱,哪里是沼泽,哪里是坦途,自己的路就走得顺,就没有障碍,没有麻烦,我们就应该这样去学。

《齐物论》第八讲(4)众生的饮食标准是什么

タイトル
《齐物论》第八讲(4)众生的饮食标准是什么
Copyright
リリース日

flash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