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物论》第七讲(9)道家修身养性的关键处

リリース日: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道家修身养性的关键处“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谁能够知道“不言之辩”的妙处?谁能够知道“不道之道”的妙处?有的时候,相视一笑,莫逆于心。大家见面,眼神一对,心里面就会意了,不需要多说,大家都明白了,这样多好。不需要过多的寒暄,望一眼,淡淡一笑,相契于心,互相明白就够了。道,我们怎么去讲?大道一切现成,还需要你去说吗?你要去描述什么是道,什么是宇宙,越说越糊涂,越听越不明白。你越要表现知识丰富的时候,就越暴露你知识的贫乏,越表明你的无知。所以,不道之道,垂衣裳而天下治,以无为治天下,这个是最妙的。还自然于自然,还社会于社会,还市场于市场,让社会自己去料理自己的事,让大自然自己去料理自己的事,我们千万别去“给力”。这里是道家修身养性的关键处,我们一定要把这个把握好。“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这个“知”并不是炫耀自己,什么都明白了,而是知道这个“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的妙处,享受于其中,受用于其中。什么叫“天府”?“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是“天府”,众妙之门是常有常无、出入不定、卷舒自在的这么一个状态,这个就是“天府”。用佛教来说,菩提自性就是“天府”,我们的道心、我们的如来藏都可以说是“天府”。道人的情怀、道人的智慧都可以这样说,“天府”就是道。要把“天府”放在我们的肚子里,就是要“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总之沉默是金,要懂得沉默的妙处,要知道不吭声的妙处。“天府”有何作用?“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天府”的妙处就是“注焉而不满”,像大海一样。江河里有多少水倾泻到大海里面,海不增加一分一寸。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海也不缩减一分半分。实际上,我们的心也是“天府”。为什么呢?念头无穷无尽地来,无穷无尽地去,我们的心增加了吗?没有增加。我这里一念不生,犯痴呆了,心减少了吗?没有减少。要用,这个心就用之不尽,从生到死,心什么时候休息过?有的时候它可以把很智慧的东西、很精彩的东西表现出来,有的时候又表现出很窝囊的东西、很懊恼的东西、很郁闷的东西。“注焉而不满”,大家现在学习《庄子》,耳朵在听,眼睛在看,手还在记笔记,心里面还要想,不断地往心里面注入信息,心满没有?没有满。睡一觉起来又去看书、学习,又去学新的东西,满不满?永远不会满。“酌焉而不竭”,教师平时要写书,要讲课,还要给别人宣讲。说来说去,内容少了没有?也没有少。心减了没有?也不会减。我们要看到我们的心本身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就处在这么一个状态。我们学《心经》的时候,要感受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能只说菩萨是这个样,道是这个样,实际我们的心也是这个样,要回光返照,要照到我们自己,就是这么一回事。“而不知其所由来”,念头虽一直在动,但一分钟以后想什么,一分钟以后说什么,谁也不知道;明年说什么话,明年做什么事,都不清楚。明年还有什么因缘来,你也说不清楚。这一切都是“不知其所由来”,如果你要去知其所由来,那你就犯傻了。我就守在这里,看我下一个念头是什么。看到了,来了,又去了,又一个念头来了,又去了。守株待兔是傻蛋,心里面来来去去,你就任他来来去去,别去管他啊。就像赵州公案里面讲的:“二龙争珠,谁是得者?”赵州老和尚说:“老僧只管看。”管他谁得谁不得,你当观众就行了,这个就叫“葆光”。今天我的菩提心出来了,慈悲心出来了,我就欢喜;一会儿打妄想,有了邪念,我就郁闷。哎呀,修行那么多年,怎么还在打妄想?还要用功,还要加油啊,心里面又不舒服了。这些其实都没有必要,因为“不知其所由来”,谁都没有管住自己念头的本事,自由支配自己的念头,没有谁能做得到,因为八识田中的种子释放出来,那是不由人的。所以,我们就要放下这种用心的误区。我这两天要写篇文章,本来以为这是讲稿,稍稍修改一下就可以了,结果讲稿变成书面文字很艰难,还不如重新写。重新写,这么久没有摸笔了,又进入不了状态,进入状态要好几天。所以,老是不自由。我的念头,也是不能自由指挥的,必须通过一段预热期,把万缘放下,把其他的干扰放下,才能开始写东西。我以前写东西时没有讲课,就关在屋子里面写,万缘放下,比较专注。那个时候还比较能够掌控念头,思绪成熟后,就顺着思路走。现在这里,来来往往的人多,还要讲课,想进入写作状态,就不如以前方便。要下好大的功夫,才能“知其所由来”,何况知其所由来,还是局部的、片面的。从根本上来说,从总的原则上来说,我们心里面来来去去的,基本上都是“不知其所由来”。如果你能“知其所由来”,拿诺贝尔奖如囊中探物;“知其所由来”,个个都可以成亿万富翁。有的人到股票市场了,如果你能够驾驭这个“所由来”,你买的股票只只都发财,天天都要升。掌握了这个,当律师打官司,处处都打赢,那还得了?关键是“不知其所由来”,连自己说话、自己举心动念都做不了主,这就是我们人生最大的悲哀。要解脱,就要在这方面解脱;要智慧,也要在这方面生发智慧。到了最后,又何须去管它。古希腊寓言故事里说,一个大力士,山都举得起来,天下无敌。别人去调侃他:“唉,你力量那么大,能不能把自己举起来?”他说:“我自己就一两百斤,怎么不能举起来?”那人说:“那我们就打赌吧。”于是,他就抓住自己的头,使劲想把自己拎起来,但最终失败了。怎么能够把自己举起来?永远都举不起来。“而不知其所由来”,心里面的东西,你要想把控起落,规定动什么念,除非你是神经病,正常的人都没有这个本事的。所以,一定要清醒,很多人在这方面不清醒,自以为是,就吃了大亏。

《齐物论》第七讲(9)道家修身养性的关键处

タイトル
《齐物论》第七讲(9)道家修身养性的关键处
Copyright
リリース日

flash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