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物论》第一讲(9)无喜无乐是至乐

リリース日: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现在我们书院有学员在学中医扶阳派。怎么扶阳?一个是医学上的扶阳,另一个是心理上的扶阳。我们怎样使自己的“近死之心”能够扶阳?就要通过修道,通过“放下”才能达到。我们要把前面庄子说的,诸如“与接为构,日以心斗”“缦者,窖者,密者”,乃至于“其溺之所为之”“其厌也如缄”等,要把这一切统统放下。不然的话,我们就不能制止精气神的迅速耗散。只有通过放下,把心摆平,我们才能够在精神上扶阳。这里面还有一个感觉,就是有的人在红尘里面浸染太深,在喜怒哀乐、名闻利养里面浸染太深,你要他“还阳”,要他返本归朴,也是不可能的事。有的人说,冯老师你慈悲一点,把他们接引了吧。我说,我哪有什么办法,佛祖拿他们都没办法。这些人都属于“近死之心”,完全沉溺于功名富贵、人间是非之中,你想他去学道,想让他剃发出家,可不可能?你和他一打交道,他就会问你,学佛学道能发多大的财?能真的保平安吗?杀人放火能不受刑法的制裁吗?我若念佛,股票马上就能翻十番吗?我若念佛,官职就能连升三级吗?如果这个灵验,我就学佛,不灵验就不学。家里面有人生病了,我念一声阿弥陀佛、消灾延寿药师佛,病就好了,那我就去学。如果我念了一千声、一万声,病也好不了,我凭什么去学?面对这样的人,你也没有办法。很多人也是处于“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的境地中。所以我们的眼光很重要,要知道哪类人我们能够打交道,哪类人我们没法打交道,哪一类的人可以学佛,哪一类的人可以学道,哪一类的人完全不是这个路上的。不是这个路上的,你去为他操什么心?你管他干吗呢?不了了之,让他自生自灭。我们学老庄也是遵循自然之道,我才不会无事找事,自讨烦恼。 无喜无乐是至乐“喜怒哀乐,虑叹变慹,姚佚启态”,人世间就是这么一回事,喜怒哀乐循环不已。“虑叹变慹”,有的人忧思,有的人惋叹,有的人举棋不定、变来变去,有的人恐惧。那么“姚佚启态”呢?“姚”同“妖”,轻浮嘛,老是在人面前扭捏作态;“佚”,奢华、富贵,老是觉得自己很厉害,不得了;“启”,张狂嘛;“态”,喜欢表演嘛。人的一生,作为一般的俗人、众生,老是不离这十二个字,就是在“喜怒哀乐,虑叹变慹,姚佚启态”这么一种精神状态之中折腾自己。我们的情志、我们的心性是不是这样念起念落的?怎样超越这种状态,这就是需要我们留意的。“乐出虚,蒸成菌”,音乐、声音的发出,往往都是因为“虚”才能发音。如果一根木头没有孔,能够像笛、箫一样吹奏音乐吗?不可能的,所以音乐的声音肯定出于虚。另外,欢乐也是“虚”呀,心里的烦恼是非空了、虚怀若谷了,就必然有乐,得“法乐”了。什么是法乐?你品尝到了万法皆空的那种感觉,一下心里就乐了。如果你没有品尝到万法皆空、人法两空,那你就乐不起来。所以,空,的确是乐。密宗讲乐空双运,就是乐和空的关系。以前有个著名的居士到贾老(贾题韬老先生)那里,贾老问他,你现在住于哪里?他说,我住于乐。贾老不吭声。后来贾老就问我,你认为呢?我说,乐当然是好事,但空都不能住,何况住于乐?庄子的《至乐》篇讲至乐,佛教讲极乐世界。庄子讲至乐,什么叫至乐?“以无为诚乐”,“至乐无乐,至誉无誉”这样的状态才叫至乐。庄子非常细腻地分析了人的欲望及人忧喜的来源。眼耳鼻舌身意,你把它们照顾得好好的,舒舒服服的,它就乐。眼睛喜欢看美女,看见美女就乐,看见丑女就不乐,看见人民币就乐,看见账单来了、冤家债主来了就不乐,对不对?耳朵喜欢听好听的,自己喜欢的声音,阿谀奉承之声,大剧院的、高级的艺术家来表演的就喜欢听;不喜欢外面的嘈杂声,工地施工的声音,晚上听见你就烦死了。眼耳鼻舌都有它们喜欢的和讨厌的东西,喜欢的就乐,不喜欢的就不乐。但是庄子在这里讲,虚才能乐,所以“虚室生白,吉祥止止”,这个才是真乐。“蒸成菌”,古代没有现在生物学那么先进,也没有显微镜,竹林、树林里面下了雨以后,雾气很重,昨天这棵树上没有菌子、没有蘑菇,今天蘑菇怎么突然就出来了?好像这个蘑菇是在云雾氤氲之中生出来的。这就暗示了后面的“无中生有”以及“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样一个生起的因由。“乐出虚”也好,“蒸成菌”也好,不管他了。“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我们经常说,因缘不可思议,明天的事情谁也说不清楚。我们永远都面对着过去与未来,都是现在在面对过去和未来,这个就是“日夜相代乎前”,过去未来总是每时每刻都伴随着我们,但“莫知其所萌”。我们这样的代谢、这样的来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未来究竟是什么?过去又是什么?我看到好些和我同龄的人,他们老是生活在青年时代,老是回想“当年”的事、“当年”的风光,哎呀,神采奕奕的。但是他们中年以后就一无所成,除了以前二三十岁时玩玩武术,在江湖上很威风以外,现在却看不到什么成就,永远生活在对过去的回忆中。经历过“大革命”的一批人,又老是沉浸在当年的威风。现在呢?一无是处,一点成绩都没有。这样的人怎么办?“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到底根源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自己的因缘为什么会这样?过去为什么会这样?未来为什么会那样?不知道啊。所以,“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算了吧,算了吧,别去考虑了。如果“旦暮得此”,有一天你开悟了,你才知道一切的操盘手是谁,天地万物、大道的主宰是谁。“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这个就是我们在《大宗师》里面讲到的“朝彻”,如果你“朝彻”了,就会明白这一切。

《齐物论》第一讲(9)无喜无乐是至乐

タイトル
《齐物论》第一讲(9)无喜无乐是至乐
Copyright
リリース日

flash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