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第三讲(5)顺应自然,以游无穷

リリース日: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最高的修为境界“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几句实际上把《逍遥游》的精髓,把《庄子》三十三篇最高的修为境界给展示出来了。用佛教的话说,就是果位上的事,成佛了,成菩萨了,才有这样的境界。“若夫乘天地之正”,大家一定要明白这个正,正就是不邪。什么是天地之正?就是别去违背自然,别去抗衡自然。春夏秋冬是自然,不能随意变动春夏秋冬;白天黑夜是自然,不能去违背白天黑夜;生死是自然,不能去抗衡生死。这就叫“乘天地之正”。当然,科学技术的发展就在改变自然。有空调,我们就不过冬天,也不过夏天。夏天一热就把空调打开,可以像春秋一样地凉爽;冬天冷的时候,空调一打开也不冷了,很舒服。这就有悖于“天地之正”。 我反复说要“乘天地之正”,比如人应守子时,昼出夜伏,这是人类繁衍若干万年所凝固下来的自然生物性。如果人们长期逆生物钟而行,一来对自己的身体会造成损耗,二来对我们子孙后代的基因延续也会产生影响。若大家都习惯于现在那种颠倒黑白的生活,认为无所谓,就会给以后造成麻烦。 以佛教而言,这个“正”就是八正道,分别是: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遵循八正道修行,就可以得解脱。用儒家的话说,就得正心诚意、格物致知,成就仁义礼智信之德,使社会由小康而趋大同。用道家的话说,就得“致虚极,守静笃”。用庄子的话来说,就是通过“心斋”、“坐忘”这样的修为,来达到“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这样的功夫和境界。自然宇宙为大宇宙,人身为小宇宙,两者又是不二的。我们首先得把自己的小宇宙调好,也就是把自己的阴阳五行之气调好。《大宗师》里讲到了“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达生》又提出了“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无奈何”修为的根本处。当然,儒释道三家各有精彩之处。我们并非出家人,而是离不开社会的凡夫俗子,若能好好领会这三家的精神,特别是好道之人,若对三家之言能融会贯通,那“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也不是遥不可及的。不说成佛成仙,就是一生得个逍遥自在、少病少苦,也是一件乐事啊。我们这样的俗人,在精神上、生活上养就一些出尘之气,至少活得高雅一些、清醒一些,这何乐而不为呢?这其实就是把我们的价值观、人生观转一转而已。用禅宗的话来说,就是“摸着鼻头,站稳脚跟”,里面的风光,的确是“不足为外人道”啊! 顺应自然,以游无穷我们怎样乘天地之正?随顺自然。中央一直提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有科学的发展观,总之要随顺自然,不能违背自然。我认为,四川山里几十万的灾民,就应该向附近的地市转移,绵阳也好,德阳也好,广元也好,成都也好。那些山就还给自然,让它长树长草,就算以后发生了地质灾害也没有什么损失。何况生态恢复了以后,还可以提高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 看北川县山体滑坡,一个老县城在几十秒之内,百分之八十以上就被埋没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植被破坏了。如果不是50年代、60年代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怎么会有这样的恶果呢?绵竹县汉旺镇的大地震也是如此,汉旺以前森林密布,50年代起开发矿山。这些都是过度开发带来的恶果。所以这个“乘天地之正”,就是顺从天地的自然状态,别去折腾它。 古人的“堪舆”之学,也就是风水学,首先就讲环境的安全。居住环境怎样才安全,都是有相应的数据可供参考的,宜居之地也必须是“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什么叫六气呢?就是阴阳、风雨、晦明这六气。辩,就是要明白其中的变化。我们不是要驾驭阴阳、风雨、晦明这六气的变化,而是要顺应这些变化。如果你要去对抗它,那是很麻烦的。比如有些炼内丹的或炼密宗的宝瓶气、拙火定的,冬天只穿一件衣服,还暖洋洋的,那个好费功夫啊。练这个功夫需要好些年,每天都要花几个小时。我也见了一些朋友练这个功夫,每天至少要耗四个小时坐在那儿,冬天倒是很舒服,纯阳之体,只穿一件单衣坐在那儿。我穿一件棉袄、一件羽绒服坐在那儿又怎么样呢?这十多年,每天四个小时我能干多少事,你何必去违反自然呢?冬天就多穿两件衣服,夏天就少穿两件衣服嘛。 有些人还想学神行太保,学道教的神通广大,先是练自动功,然后练跌功,从楼上跳下去,筋骨不坏,这个功练成了以后就给你上甲马,日行千里,夜行八百。你就是能日行千里,夜行八百,你还能比过一台小车,或者比火车快吗?这些工具不需要你去练,又安全又快。拴上甲马,像戴宗一样,还怕别人泼大粪,或者鸡血、狗血,或者狗一咬,一个跟头就摔下来了。在古代有这个说法,练神行术的就怕狗咬,就怕大粪。如果你正在田野上顺风而行的时候,碰到一个小孩子小便,你一个跟头就落下来了,摔得头破血流的也不划算。 如今生态环境惨遭破坏,大气污染、水污染、食品污染越来越严重了,天地不正,六气不正,那日子怎么过得下去?古人还可以觅一桃花源,如今哪里去找桃花源?所以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应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做好才行。 我们只有顺应正气,才能“以游无穷”;我们只有顺应自然,才能“以游无穷”。所以要明白“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的道理。朱熹的一首诗说:“昨夜春水江边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一艘搁浅的船,在长江边上,拿九头牛去拉都拉不动,很费力的。这两天涨水了,雨水来了,洪水来了,不需要你去动它,船自己就浮在江面上了。这就叫顺应因缘,我们干事最好是用这个方法。 我一辈子不做因缘不及的事,因缘到了,我顺流而下就行了。你要去凑合因缘,去组织因缘,那很麻烦。因缘自然汇集时,大家都愉快,做事不费吹灰之力。有时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啊。我们要善于在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状态中去干事,有心栽花时,实际上还未必能到位。我们修道也好,搞修行也好,要知道这里面的玄机。如果不知道这里面的玄机,那么你是又费马达又费电,不划算,而且也难以成就。 所以“彼且恶乎待哉”,我随顺因缘,因缘到了,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就是禅宗里讲的“随缘尽性,尽性随缘,如如不动,动亦如如”。你这样多自在呢。随顺因缘,我们就四两拨千斤;逆因缘而动,那就非常麻烦。 

《逍遥游》第三讲(5)顺应自然,以游无穷

タイトル
《逍遥游》第三讲(5)顺应自然,以游无穷
Copyright
リリース日

flash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