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第一讲(5) 感受地球的呼吸

リリース日: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感受地球的呼吸“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有人注解说,大鹏要花六个月的时间才能从北冥到南冥,那这大鹏就不是大鹏了,一飞九万里,还需要六个月吗?大鹏不仅飞得快,而且是要乘六月的飓风而去的,它要等六月的信风到来。我们现在还没有到六月。最近台风来了,给缅甸带来灾害,现在是中国阴历的四月初,这次台风还是偶尔为之。等到了阴历的六月,台风就频繁了,到了秋天,台风就更加肆虐了。 “去以六月息者也”,这里又打了一个伏笔,这个伏笔是什么呢?就是庄子在后面篇章里反复强调的,也是在《逍遥游》后文中反复强调的——“有待”。这个有待,是有所期待,有所等待。用佛教的话来说,就是要等待缘起。没有缘起,这个事就不成立。引用了《齐谐》的一段原文,下边庄子就说:“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我们怎么去看庄子的这个语言?当然,白话翻译很明确,但古人有如此细致的观察,就很不简单了。我们现在坐上飞机,从天空上看下去,那个感觉就是“野马也,尘埃也”。的确是这样,云在下面,空气的流动就像“野马也,尘埃也”。这种景象迅速飘移,迅速变幻,朦朦胧胧,的确很形象。特别是太阳一出来的时候,雾气升起,从高处看下边,不要说飞机上,就是我们早上站在白云山顶往下看,只要不是刚刚下过雨,这个感觉就很清晰。如果是在农耕社会,炊烟袅袅升起,那时看到的感觉就更是那样。“野马也”,就像草原上野马在狂奔,烟尘涌起,有时候又像尘埃朦朦胧胧地笼罩大地。这是从高处往下看的感觉。古人虽没坐过飞机,但并不妨碍站在高山顶上看山下的平川。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这一句就更加深刻了。我们看《齐物论》中讲的“天籁”——“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以息相吹,是一呼一吸的感觉。大家要知道,地球也是有呼吸的,乾坤就在一呼一吸之中。《易经》里说“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这一开一合,就是卷舒自在。学佛的人都知道,观世音菩萨卷舒自在,这个卷就是阖,辟就是舒,辟阖之间,一张一合,就像风箱一样,就叫呼吸。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生物,就是指造物者。造物者“以息”这么一收一放的呼吸规律,决定了天地万物的生命节律。春夏为放,秋冬为收;白天为放,夜晚为收。天地乾坤就这样一收一放,万物就生生不已了,这就是造物者在“以息相吹”。《齐物论》里,这就叫做“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 我们怎么才能有这样的眼界、这样的胸怀,去观看乾坤的呼吸、大地的呼吸、万物的呼吸呢?要想体会“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这么一种境界,那就必须一尘不染,放下烦恼,把社会上的是非、荣辱、成败、利害统统放下,纯粹用我们的心灵去体会大自然、体会宇宙,这时你才会看到这十几个字所描述的画面。这个画面我们在《动物世界》里,在对大自然的“探索节目”里,就可以看得到。在非洲大草原的空中航拍斑马和牛羚的大迁徙,就有这种“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的画面。所以,我们要善于用心灵去贴近自然。如果我们被红尘滚滚弄得心神不定、心神不宁,那就没法去体会“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这样的境界。如果我们能感受到这样的境界,达到这样的境界,那就有相当的成就了。为什么呢?至少说明你能把世间的烦恼放下。放得下,你就能得自在;放不下,你永远找不到自在的感觉。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现在环境污染很严重,我们在城市里已经很难看到“天之苍苍”了。我们到街上去看,外面不是天之苍苍,而是天之昏昏。 当然,你想看天之苍苍也容易,只要从白云机场坐上飞机到一万米的高空,向外一看,那的确是天之苍苍。特别是飞机转弯的时候,翅膀向上,如果你又正好坐在靠边的座位上,正好可以直视天顶,那就真是天之苍苍了。这个感觉真是沁心透腑,整个灵魂都像被清洗了一番似的。平常我们看到灰蒙蒙的天,心里就窝囊,跟天空一样阴沉。今天早上我一起来,就觉得没精神,所以然君就跟我说,哎呀,冯老师,可能是今天天气不好,让你精神不爽。如果今天能像昨天早上一样,蓝天白云,那精神就会为之一振,感觉就不一样。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天空真正的颜色,就是那个苍苍之色吗?庄子的文章,很多地方都只是设问,没有给答案,答案留给我们自己去思考。“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当然啦,天之昏昏肯定不是“正色”。但是,“天之苍苍”难道就是“正色”吗?也未必是“正色”啊。天空本是无形无象,无青黄赤白的,你怎么能说苍苍之色就是天的“正色”呢?以现在的科学技术,如果飞出大气层来看,天就是黑黑的了。那么,在外太空看到的“天之黑黑”,算不算“正色”呢?那也未必。那么,天的“正色”到底是什么呢? 下面还有一句“其远而无所至极邪?”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古人的思维能力,我们说远、远、远,是通过眼睛来看所产生的距离感。比如说山,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一山更比一山高。你走万里路,还是无穷无尽,对不对?对大地的感觉都是无穷无尽的,那么天就更高、更远了。“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那么,到底天的尽头在哪里?《红楼梦》里,林妹妹那首著名的《葬花词》就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都到天尽头了,还有什么香丘呢?谁也说不清楚。所以,这个“无所至极”本来就是答案。哪里有所极?哪里有所至?茫茫天际,无穷无尽。“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如果从天上往下看,为什么要往下看?因为大鹏飞到了九万里之上。我们从地面看天上,是无所至极的,是无限辽阔的。那么大鹏从天上看地下,是不是也是无边无际、无穷无尽的呢?当然不是,从上往下看就是有穷尽的了。在飞机上看大地的边缘,都是一条圆弧;坐在航天飞机里看地球,也只是一个硕大的圆球;在月亮上看地球,也就是一口大锅的样子,只比我们在地上看的月球大六倍而已,也就那么大。这就是庄子所谓上下的观念,当然,这里还隐藏着很多悬案。 

《逍遥游》第一讲(5) 感受地球的呼吸

タイトル
《逍遥游》第一讲(5) 感受地球的呼吸
Copyright
リリース日

flash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