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奥本海默》无关于麦卡锡主义

リリース日:

田野:6.5分
(编剧,“沙丘”专题等16期嘉宾)

诺兰电影的重点并不在剧作,而是在“视觉造型”。他经常用一场戏甚至一个道具来代指整部电影的核心表达。从场面来说,主角演讲的场地是篮球场,奥本海默站在壁炉前、篮球架下,壁炉象征火烤,篮架象征绞索,整个演讲其实就是烧死女巫的代指。从道具来说,比如苹果和桔子。苹果是美军的代指,桔子是核武器的代指——拉比是一个反核的人,所以他一上来的动作就是给奥本海默剥桔子;而主角组装原子弹时,又像在把桔子瓣拼到一起——诺兰反转的精妙正是来源于这些视觉造型的铺垫,而非文本制造的震惊。

法兰西胶片:6分
(《蜘蛛侠纵横宇宙》等30期嘉宾,公号“第一导演”)

失去高概念后不哲学了,以往那种唯心、形而上学的东西极其稀少,始终没建立起世界毁灭和政治迫害在感官上的联系;那些超现实的伦理恐惧,卡梅隆30多年前就拍过。再说“美国文革”,强权对尊严的打击,就电影里的强度,哪怕在《封神》面前都很初级;虽然人性的破败不能这么比,但经验积累的疼痛确实达不到那个份上。性的象征也有限,几乎要变成《燃冬》了。制作上也开始明星过山车,诺兰需要这个?真有一种过于依赖原著的嫌疑。一系列落差,让我觉得,爱因斯坦最终也只是强行震惊。我人生第一次脱粉,有点不习惯,好在诺兰对电影的认知在线,给个及格分。

波米:6分

今年4月24日,美国新闻界发生了一件事。分属左右两翼的CNN与福克斯这一天同时开除了他们的王牌主播:CNN解雇了一位冒犯了共和党女性政客的黑人同性恋主播唐·雷蒙;福克斯则开除了一个长期散播右翼阴谋论的白人“川粉”塔克·卡尔森。解雇都没有先兆、没有通知,主播甚至是通过公司官推才得知自己不用来上班的,政治立场截然相反甚至针锋相对的主播获得了一模一样的羞辱。这件事,可以看作《奥本海默》的剧本延续到了2023年——“链式反应”是应对“政治极化”的最终解决方案。

节目流程:

节目总时长:01:42:05;

音频包含内容有(无剧透):
1)影片信息介绍;
2)主播为影片打分并阐述理由;

缺点环节涉及如下话题(含剧透):
1)查资料才能看的电影不是好电影?
2)主人公动机转变缺乏交代?
3)反核反战的主题很难成立?
4)许可被吊销与核试验并无关联?
5)“彩色主观,黑白客观”过于牵强?
6)爱因斯坦的震撼结局毫无逻辑?
7)“裂变”线照抄《萨利机长》?
8)对比《莫扎特》产生人称问题?
9)对“核扩散”的思考不及《守望者》?
10)女性角色一塌糊涂?
11)诺兰的“精英腔调”仍然浓重?
12)“特效团队被消失”反映了什么?

优点环节涉及如下话题(含剧透):
1)打开严肃电影的可能性?
2)“实拍”没有功劳有苦劳?
3)如何通过道具搭建“视觉造型”?
4)“新冷战”背景下的叙事探索?
5)主题不在“麦卡锡”而在“消除极化”?
6)宫斗落点为何强调肯尼迪?
7)加里·奥德曼如何贡献名场面?
8)“不提吴健雄”纯属无稽之谈?

外延涉及如下话题:
1)诺兰哥哥的逸事帮助他的剧作不落窠臼?
2)诺兰未来真的要拍《007》?

影片信息:

影片英文原名:Oppenheimer
本片北美分级:R级;
内地是否有删减:性爱戏等段落使用“重复素材的镜像倒放”、“大头贴”与“小黑裙”进行删减、裁剪及遮挡;
片尾是否有彩蛋:无;
内地是否有2D版:本片为2D电影;
内地是否有IMAX版:有;
IMAX版有无特殊画幅:一代激光与70毫米胶片版IMAX部分画面1.43:1;其余版本部分画面1.9:1;(普通35毫米胶片版为画幅最窄的2.35:1)
内地是否有杜比版:有;

本期片目:

《天外魔花》(1956)
《2001太空漫游》(1968)
《月光光心慌慌》(1978)
《莫扎特》(1984)
《终结者2:审判日》(1991)
《终结者3》(2003)
《指环王3:王者无敌》(2003)
《拆弹部队》(2008)
《守望者》(2009)
《致命魔术》(2009)
《龙门飞甲》(2011)
《斯隆女士》(2016)
《萨利机长》(2016)
《此房是我造》(2018)
《信条》(2020)
《壮志凌云2:独行侠》(2022)
《芭比》(2023)
《封神第一部》(2023)

开场曲:<Destroyer Of Worlds>(Ludwig Goransson);
结束曲:<Oppenheimer>(Ludwig Goransson);

233《奥本海默》无关于麦卡锡主义

タイトル
233《奥本海默》无关于麦卡锡主义
Copyright
リリース日

flash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