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北宋变法

リリース日:


北宋变法话说党项族的李元昊,在北宋的西北称帝,建立了西夏国。这使宋朝皇帝宋仁宗非常的震怒,他下令免除了李元昊的爵位,还命令边关贴下告示捉拿李元昊。此时,李元昊看到北宋面对辽国,正在妥协求和,便乘机攻打北宋的边疆。至此,北宋和西夏开始了全面的边境战争。而此时的大宋王朝,可谓是内忧外患,外有辽和西夏的不断侵扰,内有各地的起义和叛乱。这种情势下,宋仁宗必须想方设法挽狂澜于既倒,以巩固赵家王朝的统治。要解决问题,首要的就是要有人才,不管到哪个世纪,最缺的始终都是人才。于是,仁宗找到了贤臣范仲淹。公元1041年,夏景宗李元昊率部攻打大宋的延州,范仲淹便主动要求去西北前线抗击夏军。在延州,范仲淹指挥作战,在宋军接连败退的情况下,范仲淹率军屡挫夏军。第二年,宋仁宗综合权衡后,派人到西夏议和。由于李元昊连年不断地打仗,党项族的生活也很困难,再加上闹饥荒,西夏人们也不愿意继续打仗了。李元昊看到自己的力量根本灭不了宋朝,也就同意了议和。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十二月,宋朝和西夏订立了盟约,西夏对宋称臣,但宋朝每年要给西夏绢15万匹,银7万两,茶3万斤。元昊名义上是宋朝封的王,实际上就是西夏的皇帝。宋朝通过赏赐的办法来维护政权和短暂的和平,但百姓的生活却更加的困苦。这时,仁宗将已经53岁的范仲淹从西北前线召回了京城,任枢密副使。同年,范仲淹又升任参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在仁宗的支持下,范仲淹开始实施了以整顿吏治为核心的新政,力图使有才能的人得到提拔和重用。因为仁宗这时的年号叫“庆历”,所以史学家把这次改革叫做“庆历新政”。范仲淹提出的新政内容,包括严明官吏的升降制度,严控侥幸做官和升官的途径,核查官吏贡举制度,分配给官员的公田要公平,他还重视农桑生产,整治军备,广泛落实朝廷的惠政,严肃对待和慎重发布朝廷号令,减轻徭役等等。他将这些内容写成《条陈十事》,呈送给仁宗。仁宗大喜,随后逐渐以诏令的形式,颁发于全国。于是,北宋历史上轰动一时的“庆历新政”,就在范仲淹的领导下逐步开始推行。但遗憾的是,这次改革从根本上触及许多官员的既得利益,因此赞成改革的人并不多。新政施行不久就遇到多方面的阻挠,很多人指责范仲淹等人拉帮结派,是“朋党”,仁宗极为不满,朝野上下更是一片反对之声。以当时的宰相章得象为首的大臣们,不断在仁宗面前攻击范仲淹、欧阳修、富弼、石介等人为朋党。自大宋建立以来,最高统治者就下大力气防范臣僚结党。仁宗更是无法容忍自己身边,有一个结党的政治集团的存在。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正月,辽、西夏对宋的威胁相继解除,仁宗在矛盾和权衡中,先后罢免了范仲淹、富弼和认同新政的宰相杜衍等人的职务,并调离京城,让他们去担任地方官。不久,范仲淹死在了去颖州赴任的路上,享年64岁。推行不到一年的“庆历新政”就这样宣告废止了,这之后,直到宋神宗时期,才有一个人再一次提出了变法,这个人就是王安石。公元1058年,王安石向宋仁宗呈送了一篇叫做《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提出变法的主张。这篇言事书中,陈述了富国强兵的详细计划,可惜当时未被宋仁宗采纳。宋神宗即位后,一心想改变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便对王安石的变法主张十分关注,公元1069年,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并建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主管制定盐铁、度支、户部三司条例的官署),作为领导变法的机构。王安石的变法,改变了祖宗以来延续已久的各种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上层官僚的利益,又引起了官僚集团的强烈不满。朝中以司马光为首的守旧派强烈反对王安石的变法,每一项新法的颁布,都在朝廷中引起白热化的争论。但是,司马光并不是一味地因循守旧和顽固不化,他也提出了改革的主张。但随着王安石变法的深入,司马光和王安石的分歧越来越大,两个都是竭诚为国的忠臣,只是在变法的具体措施上,各有偏向和侧重。也正因如此,变法派和守旧派的斗争才愈发激烈。神宗虽然预料到推行新法会遇到阻力,但没有想到反对的声浪会如此之高。而且,新法的实行,还触及了宗室、外戚的切身利益,王安石变革宗室子弟的任官制度,使不少远房的皇亲国戚失去了获取官职的机会,因此也招至他们的强烈不满。就连神宗的祖母曹太后也对神宗说,王安石是在变乱天下呀!巧合的是,自从新法颁布后,宋朝各地不断有异常的自然现象出现,如京东、河北突然刮起大风,陕西华山崩裂,一时间人心惶惶。守旧派利用这些来抨击变法,说这是上天的警告。神宗面临朝廷和后宫的双重压力,内心十分矛盾。公元1074年,北方大旱,民不聊生。此时,有个叫郑侠的官员给神宗送上了一张流民图,图中描绘了百姓流离失所、卖儿鬻女的惨景,神宗看后大受震动。他本想通过变法,让百姓安居乐业,没想到竟然是这样一个惨状。于是,第二天,神宗就下诏罢黜青苗、免役、方田、保甲等18项法令。反对变法的势力则继续大肆攻击王安石及其新法。王安石不得不提出辞呈。开始神宗没有同意,在王安石的坚持下,才最终同意王安石推荐官员代替其职务。王安石被罢相离开京城后,变法运动由变法派的韩绛jiàng和吕惠卿等人负责。但是,此时的变法派中坚力量,为了各自的利益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吕惠卿打着变法的旗号,肆意妄为,培植自己的势力,韩绛等人则要求王安石回京复职。王安石又再次回到京城。可是,吕惠卿却处处妨碍王安石的变法,公然挑拨神宗和王安石的关系。导致后来神宗与王安石的分歧也越来越大,王安石坚决求退,神宗便再次罢免了王安石的相位。王安石满腹伤悲地离开了京城,遗憾的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从此退居金陵,潜心问学,不问世事。档案No.52宋仁宗身世之谜:关于赵祯的身世,有一段流传至今的故事“狸猫换太子”。故事说刘妃、李妃在真宗晚年同时怀孕,为了争当正宫娘娘,刘妃工于心计,将李妃所生之子换成了一只剥了皮的狸猫,污蔑李妃生下了妖孽。真宗大怒,将李妃打入冷宫,而将刘妃立为皇后。后来,刘妃所生之子夭折,而李妃所生男婴在经过波折后被立为太子,并登上皇位,这就是仁宗。在包拯的帮助下,仁宗得知真相,并与已经双目失明的母亲李妃相认,而已升为皇太后的刘氏则畏罪自缢而死。然而,传闻不是事实。据可靠资料记载,真宗临终留下遗诏,要“皇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相当于让刘太后掌握了最高权力。这样,仁宗就在养母刘太后的权力阴影下一天天长大。刘太后在世时,仁宗一直不知先皇嫔妃中的顺容李氏就是自己的亲生母亲。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刘太后病逝,仁宗亲政,这个秘密才逐渐公开。至于是谁最早告诉仁宗实情的,现在已很难弄清楚,凡是那些与刘太后不和的人均有可能向仁宗说明真相,但可能性最大的当是“八千岁”皇叔赵元俨和杨太妃。赵元俨自真宗死后,过了10余年的隐居生活,闭门谢客,不理朝政,在仁宗亲政之际,赵元俨又突然宣布复出,告以真相,应该是情理之中。

63 北宋变法

タイトル
63 北宋变法
Copyright
リリース日

flash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