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8】被发明的童年:从童工到童星,从有价到无价

リリース日:

在韩国女星崔雪莉自杀后,微博上有一段视频广为流传:2006年12岁的她在SM家族十周年的庆典上被推到舞台中央,唱生日歌吹蜡烛。雪莉在人们的注视中长大,从大众眼中的清纯可爱的小公主变成“叛逆女孩”——交往比自己大十几岁的男朋友,在社交网络上发布“大尺度”照片。曾经的小女孩长大了,而公众对她的期待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停留在儿童时期,她应该天真无邪、纯洁可爱。
本期剩余价值,三位主播从雪莉聊起,谈到了“儿童”这一概念的发明以及现代儿童观的诞生,也聊到了备受关注也饱受争议的童星身上体现的诸多观念的碰撞:秀兰·邓波出演的影片是披着儿童外衣的成人色情片吗?儿童演艺究竟是发掘儿童的天赋才能还是对儿童的劳动剥削?中年男性对于少女的迷恋从何而来,他们又是否会被这种迷恋反噬?正如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中所言:“现代童年的范例也是现代成人的范例。当我们谈论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什么的时候,其实是在说我们自己是什么。”
[10:05] 美国童星秀兰·邓波的“儿童片”里的虚假天真和成人色情
[21:23] 十八世纪前,童贞的观念是不存在的
[24:03] 在十七世纪,儿童上学是为了学习成人知识,做工是比上学更优的选择和自我锻炼
[26:56] 二十世纪初美国的儿童观转变:儿童成为经济上无用,情感上无价的存在
[30:12] 十八世纪的乳母喂养vs当下的母乳喂养迷思
[35:52] 演艺行业的儿童是童工吗?有关儿童演员和童模的争议
[45:30] 相对于成年女性,少女在好莱坞是更加被性化的
[47:02] 患有“恋爱恐惧症”的卡夫卡实则是恋童癖?
[50:29] 恐怖片《孤儿怨》中的幼童迷恋:迷恋儿童,却被侏儒反噬
[53:10] 完美儿童典范:天真而早慧
本期节目提到的书籍:
《Child Star: An Autobiography》[美]Shirley Temple 著
《儿童的世纪:旧制度下的儿童和家庭生活》[法]菲利普·阿利埃斯 著
《爱弥儿》[法]卢梭 著
《规训与惩罚》[法]米歇尔·卢梭 著
《莎士比亚》[英]安东尼·伯吉斯 著
《给物价的孩子定价:变迁中的儿童社会价值》[美]薇薇安娜·泽利泽 著
《喂养中国小皇帝:儿童、食品与社会变迁》景军 著
《Erotic innocence》[美]James R. Kincaid 著
《卡夫卡与少女们》[法]达尼埃尔·德马尔凯 著
《童年的消逝》[美]尼尔·波兹曼 著
本期节目提到的文章:
《杀婴、早夭与童工:前现代的童年是怎样的?》作者:张之琪
本期节目提到的电影:
《威莉·温基》(Wee Willie Winkie)
《On the Good Ship Lollipop》
《北京遇上西雅图》
《洛丽塔》(Lolita)
《孤儿怨》(Orphan)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片头:“Im In The Mood For Love”, Ennio Morricone, from Lolita OST
片尾:“Childhood”,Michael Jackson

【038】被发明的童年:从童工到童星,从有价到无价

タイトル
【038】被发明的童年:从童工到童星,从有价到无价
Copyright
リリース日

flash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