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故事 226 永明延寿 门前一湖水

リリース日:


永明延寿永明延寿是杭州人,从小便归心佛乘,成年之后不茹荤腥,日唯一食。延寿对《法华经》尤有精湛的研究,其实他阅读此经不过用了两个月的时间,由于天资聪敏,他能把它流利地背诵下来。据说他讲经的时候,感动得羊群都驯服地跪下静静谛听。二十八岁那年,延寿拜翠岩禅师为师在龙册寺静心习禅,衣不缯犷,食无重味,布衣粗食,聊以度日。不久延寿前往天台山天柱山峰九旬习定,据说曾有飞鸟筑巢于其衣褶之中而不为所觉。此后延寿又拜谒了德韶国师,一见之下,国师对延寿甚为器重,于是密授玄旨,并鼓励他说:“你将来一定会有大兴佛事之日。”延寿一开始是在雪窦寺开堂讲法。雪窦山上有千尺飞瀑、万仞奇岩,修禅的环境甚为幽远。延寿曾有一偈描述他住持此山时的情景:孤猿叫落中岩月,野客吟残半夜灯。此境此时谁得意?白云深处坐禅僧。此后忠懿王邀请他到新建的灵隐寺讲法,第二年又迁至永明大道场,听法之人达二千之众。延寿宣道讲法大体上只是在进一步发挥法眼禅师心是一切,不假外求的理论,接引弟子的方式也采用的是常见的那些路数。有僧人问:“什么是永明妙旨?”延寿回答说:“你听我一偈:欲识永明旨,门前一湖水。日照光明生,风来波浪起。”僧人又问:“弟子在永明学禅也有些时日了,为什么对永明家风还是不甚明了?”“你就是要在‘不会’的地方去体会。”“不会处会取”就是要在破除心执我执、去识见绝思虑的虚空心态下体悟自性的存在。“不明白的地方又怎样去体会?”“牛胎生象子,碧海起红尘。”永明延寿的意思是说:你一旦有了“如何会”的机心妄念,就势必会把自己推到“不会”的绝境。弟子又问:“成佛成祖也超脱不出,六道轮回也超脱不出,请问是在哪一点上超脱不出?”“就是在你老是问来问去这一点上超脱不出。”“如何受持?”“想要受持的人,得努力用眼睛去听!”“著眼厅”这类打通五官之勇的话头在禅师讲法或禅僧互斗机锋时时常出现,这很有些像现代修辞学所说的“通感”。永明延寿如此接人也有家学渊源,法眼宗师本人就擅于此道:有弟子问法眼:“经常听人讲‘眼不见色尘,意不知诸法’,到底什么是‘眼不见色尘’?”“就是用耳朵去见。”“‘意不知诸法’又作何解释?”“就是用眼睛去知!”那弟子若有所悟地说:“这样的话就可以使见闻路绝、声色喧然”,确乎是禅人打通五官、超绝六识的用意所在,只是弟子把这句话明明白白地讲出来,不免流于识见,因而招致法眼的责备。永明延寿虽无大的建树,却是禅宗史上极有名气的人物。他在永明寺讲法凡十五年,先后度得弟子一千七百多人,开宝七年入天台山度戒达一万多人。延寿著有《宗镜录》一百卷,是禅宗史上重要著作,此外还有诗偈赋咏几千万言,广泛流传于海外。高丽国王对延寿的言教心悦诚服,曾派使送书叙弟子之礼,并奉赠金线织成的袈裟、紫水金珠等宝物。延寿门下曾出过三十六位高丽僧人,这些人回国以后都各化一方,使永明延寿的言教在海外得以持久的影响。所谓“灯录”,乃是“传灯录”的简称。这是记载禅宗历代法师传法机缘的典籍.灯能照暗,禅宗代代相授,以法传人,用续接灯火来比喻代代以心传心的传承形式。“灯录”是禅宗创造的一种史论并重的文体,它以本宗的前后师承关系为经,以历代祖师阐述的思想为纬,发端于唐代的禅宗史书:灯录文字语言透彻洒脱、新鲜活泼、简要精练,公案语录、问答对语趣味盎然、脱落世俗,所以深为僧俗所喜读——作为一种精神享受。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与百万人一起学习佛陀的智慧和慈悲。主播:史壮宁,山西卫视主持人,文史专栏作者,研读佛学二十余年,素食,持戒。

禅故事 226 永明延寿 门前一湖水

タイトル
禅故事 226 永明延寿 门前一湖水
Copyright
リリース日

flash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