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违规违法的“炸街族”要加大惩治力度丨时评

リリース日:


文/姚华松住处毗邻市内某座跨江桥梁,由于是联通所在城市南北的大动脉,白天的桥梁自然呈现出一副车水马龙的繁荣景象,虽有噪音,却是没有办法的事。梦魇通常发生在晚上,夜里十二点甚至更晚一些时段,总有那么一小撮人习惯性在桥上上演“午夜惊魂”的丑剧,他们会突然加大汽车或摩托车油门,制造超大分贝声音,急速而过,他们狂浪了,刺激了,遭罪的是毗桥而居的无辜者。笔者的遭遇并非个案,这种现象在不少地方存在,流行的说法是“炸街”。大意是一些汽车或摩托车车主对车辆进行各种改装,让车辆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在风驰电掣中达到“拉风”效果。“炸街族”多衍生于汽车或摩托车发烧友,起初,他们只是对车辆驾驶技术切磋、车身装饰与美化、通过玩车彰显某种独特气质等有浓厚兴趣,但后来,在一味追求刺激与炫酷的歧途上越走越远,“我的车技足够好”“我绝对可以控制好我的车”“我感受刺激最重要,其他不重要”,其结果经常是意外频发,殒命甚至连环死亡案件等也层出不穷,广大市民对其有违公德的利己举动怨声载道,深恶痛绝。为了达到更快的速度、更响的轰鸣声和更炫的外观,“炸街族”们使出的招数有:拆除反光镜,加装前后保险杠、边箱尾箱和具有爆闪功能的灯具,改变轮胎与轮毂规格,改变车辆悬挂结构及排气管尺寸,更换发动机、变速器及刹车系统……但种种做法涉嫌违规与违法,根据机动车登记规定,未经申请登记改变机动车品牌、型号、发动机型号,改变已登记机动车外形和有关技术数据的属于非法改装。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拼装机动车或者擅自改变机动车已登记的结构、构造或者特征,修改车架号或者车辆识别代号都属于非法改装。为了所谓的炫酷,“炸街族”们不惜搭上自己或他人的生命,丝毫不顾及他人的休息权与宁静权,这真的酷吗?酷的底线是不损坏公共安全与秩序。表面炫酷的“炸街”,其实是戕害社会安全的违规与违法之举。为有效遏制“炸街”现象,不妨从三方面入手:首先,加大对“炸街族”的惩治与打击力度。一旦发现“炸街”现象,对车主进行批评教育,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重罚,吊销其驾驶证,必要时进行拘留,形成一定的震慑作用。对于那些未经交通部门审核与登记的擅自拆除、改装、拼装、加装与更换行为,要严格按照相关法规与法律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从严处置。其次,对“炸街”现象实施精准打击。交管部门通过各种技术与手段搜罗相关资讯,同时设立群众举报电话,发布网络举报平台,广泛收集各方线索,精确定位“炸街”频发地,在“炸街”频发路段布控监控系统,为整治“炸街”现象提供技术支持。第三,对提供非法改装的行业乱象进行系统整治。“炸街”现象催生了相关利益链,要对汽车修理等行业进行严厉监管,禁止其提供非法改装服务,斩断“炸街”现象的“技术支撑”。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责编 | 张齐 谢小婉校对 | 朱晓明

对违规违法的“炸街族”要加大惩治力度丨时评

タイトル
对违规违法的“炸街族”要加大惩治力度丨时评
Copyright
リリース日

flash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