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故事 284 云门文偃 棒打佛祖

リリース日:


棒打佛祖有一次,一位僧徒来参见云门禅师,云门把身着的袈裟撩起来对他说:“你如果能说得明白,就会落在我袈裟的圈套里;如果你说不出,那你有会落在鬼窟里,这话你怎么理解?”停了一会儿,云门自己替那僧徒回答说:“我没有一点气力了。”自问自答、自言自语是云门接引弟子的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他常常在提出一个问题之后不等弟子开口便自己抢先作出回答,在你妄想萌动之初便当机立断,这也是云门简洁明快之一端。上面的公案中,为什么这位僧徒道出与道不出都会自蹈困窘呢?体悟万法皆空的般若智慧,就是要求众生超越相对,离开是非、善恶、美丑等种种矛盾对立的执著,否则便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在云门看来,“道得”固然不是,“道不得”(非“道得”)依然不是,只要你在“道得”与“道不得”之间纠缠不休,就无法透悟真正的佛法。云门在堂上讲法时对座下的众僧说:“各位兄弟走南闯北,参禅求佛,所到之处想来会遇到一些高人,获得一些快捷方便的门径,若还有什么参不透的地方,举出来看看,待老汉与大家商量商量。有没有呢?有吗?”云门连问两声,见有个和尚探出头来准备发言,他便脱口道:“去去西天路,迢迢十万里哟。”说完便走下法座。有位弟子举了这样一则公案给云门听:“释迦牟尼刚刚出生的时候便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绕着圈子走了七步,随后环顾四周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云门接过话头不假思索地说:“当时我要在场,准一棒把他打杀喂了狗吃,也图个天下太平。”云门此言对那些在圣贤高大身影下匍匐挪进的庸人听来,真可谓是惊世骇俗之论。禅宗认为,经典的言说,古德的教诲,恰恰是后学了悟自性的严重束缚,要获得广大自在的解脱之境,就必须要摆脱前辈大师的阴影,自然任性,无羁无绊。这种蔑视权威、偶像的批评精神与无畏气概,应该说是禅宗对中国文化的一份独特贡献,以人伦道德为本位的儒家思想带有强烈的父权倾向,它导致和助长了人们对权威的无条件认同与崇拜心理,个性在某种意义上成了附赘悬疣。布鲁姆所谓“影响的焦虑”在中国文化中表现为“影响的迷恋”。禅与寒山诗等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与影响主要是与禅宗张扬个性、反对权威的自由精神,反叛精神有关。禅宗精神确实对儒家道统有所冲击,但其强烈程度是十分有限的。世界据说已经跨进了以“上帝死亡”、“作者死亡”、“父亲死亡”为主要特征的后现代时期,但云门大师这种棒杀佛祖的声音至今听来仍令人耳目一新。这里我们需要提及的是,禅门话头常有辗转因袭之处,那些简短的机语往往被反复拈弄自不必说了,拈古、颂古的长篇大论也竟有人从别处取来据为己有的。可能是出于对云门大师的敬重吧,云门大师这段打祖杀佛之论为后代禅师屡加称引,既不标出处,且或多或少都有些润色。象净慈寺楚明禅师的一段讲法就分明有照葫芦画瓢之嫌:“达摩祖师自称:‘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老汉当时要是听到他这么说,早就用拄杖一棒打杀埋在地下,让他出气不得。为什么?免得他来蒙骗咱们大唐之人。你们当中有无替祖师打抱不平的,出来,把你一块埋了。”净慈把云门的喂狗吃一改而为土埋,可算是温柔敦厚了一些,挨打的人也由达摩替代了释迦。泐(lei)潭洪英禅师亦曾谓:“释迦老子,当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释迦老子,旁若无人。当时若遇个明眼衲僧,直教他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这段话不仅语气啰嗦,而且也不那么气壮,比之净慈尚有所不及了。到了上方日益禅师那里,可以说是左右开弓,两家都不放过。佛门二祖成了一对难兄难弟:“黄面老周行七步,脚跟下正好一锥。碧眼胡僧兀坐九年,顶门上可惜一剳。当时若有个为众竭力底衲僧,下得这毒手,也免得拈花微笑,空破面颜,立雪齐腰、翻成辙迹。”这里是综合前面诸说,径直将释迦、达摩捉置一处,一箭双雕,或脚跟着锥、或顶门加剳,手眼上有所翻新,取径则仍不脱是随人脚踵。发展到后来,有些禅师把这种惩罚推而广之,滥加杀伐,像荐福悟本禅师就认为释迦、净名、须菩提、释梵“这一队不唧溜汉,无端将祖父之田园私地结契,各据四至界分,方圆长短,一时花擘(bai)了也,致令后代儿孙,千载之下,上无片瓦盖头,下无卓锥之地。博山当时若见,十字路头掘个无底深坑,唤来一时埋却,免见递相钝置。”这恐怕是始作俑者云门大师所始料不及的。在云门大师“棒杀佛祖”之论的众多仿效者中,我们偶而也能发现有些人能演而化之,把悬拟的情景勾勒得栩栩如生,使人听来,饶有兴味。东京华严寺慧兰禅师上堂宣法说:“达摩大师来到东土,在少林寺面壁枯坐达九年之久。未开口之前,大家自然莫名其妙。不料被神光座主在一旁偷瞧一眼,达摩顿时手忙脚乱,随口便道:‘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当时要有个人,脑后有一双照穿古今的明目,手里有一把截断虚空的钳鎚,等他如此一说,便当胸抓住,问问他:‘一花开五叶且撂到一边,你传的到底是什么法?”只要他一张口,便把禅床给他掀翻。纵然他机锋锐利,也得退避三舍,免得千古之下,儿孙被他拖累非浅。老僧今日岂能虚度,不仅要使颓败的禅门重振旗鼓,而且要为大家雪清冤屈。 ”于是抓起拄杖横按手中,招呼众僧说:“达摩大师到那里去了?”说罢扔掉手杖,走下讲坛。随后又重新上堂,捡起拄杖说:“灵山会上,迦叶微笑;少室峰前,慧可不言,据说便得佛法真髓。从古至今,大家都深信不疑,奉为圭臬。老僧今日不能再随波逐浪,打算在壁立万仞的险峰前指点出普天春色,你们领会了吗?”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迦叶破颜微笑,即心印佛法。达摩东来传法,仍不免落于言诠,也就背离了禅宗“第一义”而流于“戏论之粪”。后世禅僧动辄呵佛骂祖,也意在除却学心见心,但学无心,顿息诸缘。慧兰禅师没有一味作简单的斥责,而是追念虚拟一番与初祖相互斗机锋的情景,大有恨古人不见我的意味,这种接引学人、讲解佛法的招数倒也新颖别致,算得上是对云门之说的一种比较高明而不讨人厌的模仿与推演。所谓“灯录”,乃是“传灯录”的简称。这是记载禅宗历代法师传法机缘的典籍.灯能照暗,禅宗代代相授,以法传人,用续接灯火来比喻代代以心传心的传承形式。“灯录”是禅宗创造的一种史论并重的文体,它以本宗的前后师承关系为经,以历代祖师阐述的思想为纬,发端于唐代的禅宗史书:灯录文字语言透彻洒脱、新鲜活泼、简要精练,公案语录、问答对语趣味盎然、脱落世俗,所以深为僧俗所喜读——作为一种精神享受。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与百万人一起学习佛陀的智慧和慈悲。主播:史壮宁,山西卫视主持人,文史专栏作者,研读佛学二十余年,素食,持戒。

禅故事 284 云门文偃 棒打佛祖

タイトル
禅故事 284 云门文偃 棒打佛祖
Copyright
リリース日

flash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