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故事 275 曹山本寂 不救人与大慈悲

リリース日:


不救人与大慈悲有僧对曹山说:“学人通身是病,请禅师医治。”曹山说:“不医”。“为什么?”僧问。“让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曹山冷冷地说。“佛不替人生死”,冷言中有热情,通身是病,三界火宅中哪个又没病?有病就得想法自治,三藏十二分教,禅师的早参、晚参、小参说法,都是他人的经验、感受、见解。告诉你就是害了你。不信不疑的,信正由疑起,疑到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时,就是一大因缘,疑到绝处,悟就生起了。曹山的回答,代表着曹洞一宗的家风。如说临济的棒喝,是热中之热的话,曹洞则是冷中藏暖。洞山问杀人,曹山又让人生死不得,都有一副冷面孔和残酷劲,宗风既然细密工稳,就不能不在问对中加力度,不用棒,不用喝,却有不下于棒喝的痛切,曹洞宗是绵里藏针。僧人又问:“沙门里不是有大慈大悲的人吗?”“是”。曹山答。“忽遇六贼来时怎么办?”僧问。“六贼”即六根,六种接连世界的通道,也是一切烦恼的来路,所以称“六贼”。曹山说:“六贼来了,也须具有大慈悲。”“怎么个‘大慈悲’法?”僧问。“一剑挥尽。”曹山答。痛下狠手,一剑斩尽。这是出家人的勇气和魄力,当这个世界冲突着各路欲望的马队,人们在欲望中各自成为他人的地狱时,这一刀斩尽不是“大慈悲”吗?“尽后又怎样?”僧追根问底地说。“天下太平。”曹山回答。社会制度法则的建立是给“欲望马队”建立交通规则,从根本上说,这种平息冲突的法子很像从悬崖上下坠的人在半空中努力停住。文明越发达,人的生存问题越严重,人们“家园”失落感越沉重,人类当从根源处想想太平之业了!所谓“灯录”,乃是“传灯录”的简称。这是记载禅宗历代法师传法机缘的典籍.灯能照暗,禅宗代代相授,以法传人,用续接灯火来比喻代代以心传心的传承形式。“灯录”是禅宗创造的一种史论并重的文体,它以本宗的前后师承关系为经,以历代祖师阐述的思想为纬,发端于唐代的禅宗史书:灯录文字语言透彻洒脱、新鲜活泼、简要精练,公案语录、问答对语趣味盎然、脱落世俗,所以深为僧俗所喜读——作为一种精神享受。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与百万人一起学习佛陀的智慧和慈悲。主播:史壮宁,山西卫视主持人,文史专栏作者,研读佛学二十余年,素食,持戒。

禅故事 275 曹山本寂 不救人与大慈悲

タイトル
禅故事 275 曹山本寂 不救人与大慈悲
Copyright
リリース日

flash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