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檔人類世主題全球展覽大回顧 博物館未來要學會打群架

リリース日:

世界各地的博物館正在發生很多持續的實驗,試圖改造博物館的機構本身所承接的社會性意義,作為討論、協商和可以說是采取行動的主要社會問題的政治平台,但遺憾的是人類世對西方藝術館和博物館來說提供了一種概念性的遊樂場(conceptual playground),而對那些生活在真正受到人類世帶來的生態危機影響國家的人們並不這麽認為,他們沒有基礎和資金來真正解決這個問題。建立夥伴關系、聯盟和不同系統,通過替代性的本土生活模式的實驗,可以導致某種變異的形式,更能適應覆雜的系統。

歐美博物館對於典藏作品,仍存在一項尚未解決的關鍵性問題,也就是詮釋那些殖民歷史來轉型正義,從傳統的殖民機構泥淖中重生,利用殖民主義的遺產,與社會活動家配合將博物館變成不同形式的社會行動平台。但博物館的未來,不該僅限於現存機構內或現行定義框架中的文化組織而被嚴謹界定,而應該是更混種的將那些增進社會交流和討論,維護文化遺產和社會行動的創造性機構都納入未來博物館的範疇之中。

阿姆斯特丹大學歐洲研究和文化研究的教授Chiara De Cesari,引用了印尼KUNCI文化研究中心共同創辦人Nuraini Juliastuti於Gunung Kidul(日惹)、Mollo(東努沙登加拉)和Surabaya(東爪哇)進行的社區研究,進而發展出共同博物館(Commons Museums)的概念,義大利羅馬為社會正義用藝術佔領空間成為當代藝術重要場域的MAAM(the other and elsewhere museum),以及2022年第十五屆德國卡塞爾文件展(documenta)的共同策展組合ruangrupa以Lumbungis(米倉)為策展主題的例子,來闡述她對一個以社區草根力量為主所描述出一個未來博物館的樣貌。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1檔人類世主題全球展覽大回顧 博物館未來要學會打群架

タイトル
41檔人類世主題全球展覽大回顧 博物館未來要學會打群架
Copyright
リリース日

flash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