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2EP43:刈包--面對脂香騰熱的焢肉,毫不猶豫地大口嚼食。

リリース日:

女兒珊珊上大學時全家搬到學校附近,近公館商圈,我們常在附近覓食。「藍家」的刈包鹹甜融合得宜,雖然那瘦肉不免柴了些;店門口擺著攤車兼料理檯,總是排隊的人潮,分外帶、內用兩種隊伍。刈包宜趁熱吃,我們照例不外帶,面對脂香騰熱的焢肉,毫不猶豫地大口嚼食。   刈包要用閩南語發音:kuah-pau,又名「割包」,意謂割開饅頭,包裹焢肉、炒酸菜、花生粉、香菜;因形狀似虎口咬住了豬肉,故又名「虎咬豬」。由於外觀又似錢包,有些企業主在尾牙請吃刈包,除了犒賞員工辛勞,也有祈求財富的喻意。   刈包最常出現於夜市,形式內容之變化是無窮的。製作外皮也能變化多端,如和麵的水可改成牛奶;若加山藥泥一起和,能有效軟化麵皮;油的選擇亦多樣,奶油、橄欖油、沙拉油等等。刈包所用的食材都很香,鹹的焢肉,甜的花生粉,和漬酸菜、鮮芫荽,鹹、甜互相修飾,醃、鮮彼此發揚,酸菜又平衡了五花肉的油膩,眾味交響,和諧,同時滿足了味蕾的每一區域。它總是努力修飾,希望表現面面俱到的好人緣。   香傳千里,洋人也愛上了這個味。臺灣青年黃頤銘放棄執業律師,轉行在紐約東村開了一家刈包專賣店Baohaus,用可樂滷製紅燒肉,並加入蛋、雞排,經營出時尚臺灣漢堡。   珊珊大學畢業了,我們又遷居回木柵,一年來彷彿離開十丈紅塵,窗外不遠是二格山列,猴山岳,指南宮,樟山寺,天恩宮;樓下好像伸手可及的景美溪。我珍惜和家人一起大啖刈包的夜晚,也珍惜現在一起散步河濱的黃昏。大雨後景美溪暴漲,淹沒我們散步的河濱步道,草地,球場,作勢要漫過堤防;雨歇後,它又逐漸恢復潺潺小溪,乖乖回水道,閃著波光,轉彎,帶著溫情逕自向前流去。 【每周四更新】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焦桐談飲食文學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2EP43:刈包--面對脂香騰熱的焢肉,毫不猶豫地大口嚼食。

タイトル
S2EP43:刈包--面對脂香騰熱的焢肉,毫不猶豫地大口嚼食。
Copyright
リリース日

flash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