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3《八佰》背后:大陆电影里的国军

リリース日:


在《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中,作者用“义和团”这个事件在新文化运动、五四、文革、八十年年代的叙事变化呈现了一个历史真实:无论是书写者,记录者、创作者有意或者无意的都在根据自己所处时代的变化去塑造过去的事件。所以,如果我们跳出这个框架去观察这个过程就很有意思了。就像福柯所说,重要的是讲述神话的年代,而不是神话所讲述的年代。放在电影《八佰》同样适用:重要的是看《八佰》这个事件在什么年代、气氛下所叙述。放在台湾的70年代拍出的的是《八百壮士》,如果放在1986年《血战台儿庄》时期会被怎样叙述,放在17年时期又会如何叙述呢。所以,这期节目我们就借八百上映,回溯一下,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多个时期里,大陆的电影作品里是如何叙述国民党抗战,国民党的领袖、将领经历了什么形象转变。即便我们不去主动做联系,把这些影视作品的场景展现出来,就自然会呈现出一个脉络,而这个脉络放在今天会怎么延伸就更耐人寻味了。【主持】海博【音乐】片头:“Danny Boy”  ,by  《音乐的力量》ost片尾:“华沙曲” ,by 吹口琴的颜拉图儿【你会听到】1,跳出“神话”讲述框架去看过程:重要的是讲述神话的年代,而不是神话所讲述的年代。2,17年时期的代表电影中国民党人的形象3,《关连长》形象的越界4,1975年,《人民日报》对蒋去世的报道5,《吉鸿昌》:新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蒋的银幕形象6,《西安事变》中对于国民党将领的正面呈现7,《开国大典》中蒋形象的变化8,《血战台儿庄》的制作与公映过程9,人民日报对于两蒋去世报道的不同表述10,与《血战台儿庄》相同制作班底的《铁血昆仑关》为何被搁置十年上映11,国民党抗战题材出现频次增加12,超越党派叙事,变为民族叙事

Ep.13《八佰》背后:大陆电影里的国军

タイトル
Ep.13《八佰》背后:大陆电影里的国军
Copyright
リリース日

flash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