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22 這個導演不稀微|【閱影展 X 希維特】(1)

リリース日:

0:00-14:00 來賓介紹:何阿嵐(豆瓣主頁)、桑妮(方格子影評頁面)
14:00-24:10如何理解希維特作品的後設手法(何阿嵐、桑妮)
24:19-51:51希維特作品的後設手法與其他導演比較(趙鐸、甜寒)
51:51-1:18:10綿延遊戲X參與X輪迴(何阿嵐、桑妮)
1:18:10-1:42:12 希維特的創作背景與理念(綜合討論)
--
支持我們,請🤑贊助連結,或🙌留言給我們。
合作📧聯絡⬅請點。
也可以追蹤我們的 instagram:甜寒(@wallysinwander) /趙鐸(wu3vupx03)
我們的Patreon 也上線囉。
--
※(甜)裡面有滑鼠聲和摸東西砰砰聲,不知道是誰,有點難全部消掉,就放棄了,請大家見諒。
●賈克希維特(Jacques Rivette,1928-2016),早期法國《電影筆記》的重要評論者之一,與楚浮、高達、侯麥與夏布洛等人被合稱為「新浪潮五虎」。如果說有眾人崇拜的天才,那希維特就是被新浪潮的大師們擁戴的天才,他的作品直到《美麗壞女人》(La Belle Noiseuse,1991)出現前,他的電影都不是特別受到觀眾的歡迎,但是他卻是天才們崇拜的天才。
●本集節目呼應著閱影展放映賈克希維特的處女座長片《巴黎屬於我們》。讓我們聽自《美麗壞女人》為始,趙鐸(藏書閣)如何走上狂粉之道?甜寒半緣修道半緣君,感悟「流連在存在本身的新鮮感」,又是什麼意思?我們也自肥邀請兩位希維特電影愛好協會的前輩桑妮與何阿嵐,期許粉絲們一同發力推坑大家這位較少被提及卻有著神秘魅力的法國新浪潮天才。
●相較於透過後設的表現方式,拍攝出電影的電影以入虛實之間以辯證與解構電影為何的高達與楚浮,賈克希維特作品中片中看似後設的安排,紀錄作品拍攝與排演的過程,以及眾多的劇場化的特徵,都是為了探索與呈現藝術創作能從生活中召喚出什麼,流連在存在本身的新鮮感中,無所謂虛與實的界線與辯證,以當時最前端的表現媒材:電影,鎔鑄他本身對劇場、悲劇及古典文學的深厚素養,探索電影語言的可能性,深掘出既日常又深邃的存在狀態。
●本集討論到的作品
《巴黎屬於我們》(Paris nous appartient,1961)
《女教徒》(La Religieuse,1966)
《出局:禁止接觸》(Out 1 : Noli me tangere,1970)
《塞琳娜和朱莉出航記》(Céline et Julie vont en bateau,1974)
《真幻之愛》(L'Amour par terre,1984)
《四個女人的故事》(La Bande des quatre,1989)
《美麗壞女人》(La Belle Noiseuse,1991)
《幻愛鍾情》(Histoire de Marie et Julien,2003年)。

EP22 這個導演不稀微|【閱影展 X 希維特】(1)

タイトル
EP22 這個導演不稀微|【閱影展 X 希維特】(1)
Copyright
リリース日

flash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