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中国有XX」是怎样杀死感受力的

リリース日:

本期嘉宾重轻(微博 @这样重这样轻)吐槽了「中国有XX」式综艺节目的隔靴搔痒本质,以及其对身体-艺术作品直接感受力的阻挠。 邮箱:bukelilun@outlook.com 重轻的播客:联客 在爱发电 、支付宝或同名公众号打赏,将支持本节目继续走下去,在此感谢所有赞助者。 宝婷开头提到的学术观点来源: Daniel Boorstin 在写广告影响下的美国文化著作 The Image: A Guide to Pseudo (1961)中提到,人们出名只是因为他们出名,而非因为他们伟大。 Richard Dyer 在其写「造星」的著作 Stars (1998) 中提到,造星过程中的成功神话(success myth)试图调和四个矛盾成分:明星的特点是平凡 、节目会对真正的才华和特别之处有奖赏机制 、有很大运气成分的走红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成为明星需要努力和专业性。 Richard Dyer 提出 “rhetoric of authenticity” 概念,在电影中,观众试图寻找演员展露不受控反应的「真实的瞬间」,而这种瞬间恰恰经常是通过特写镜头实现的。 电视节目制作人、研究者 Jon Dovey (2000) 提到,真人秀是高度建构的(constructed, mediated)。后现代主张认为,电视展示的「真实」是一种文化危机,它要不断循环地表达自己存在。现实主义有强大的吸引力,节目让「真实的瞬间」发生在高度建构和受控的环境中。 Christoper Dunkley (2002) 提过类似观点:The phrase “reality TV” is ultimately silly. John Ellis 在 Visible Fictions: Cinema, Television, Video (1992) 中提出 「TV」的概念和修辞学:电视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形象,代表着熟悉感、亲近感,它使「造星」能够在家庭氛围中进行,高度建构的「造星」成为了自然的人格传达。 重轻老师提到的概念: 综艺对应的英文:Variety Fixation:弗洛伊德提出「固着」概念,指一个人幼年未解决的问题固着心中,挥之不去,日后的经历无一不会将他带回此未解的心结 Rave music / Rave culture 苏珊·桑塔格《反对阐释》:桑塔格批评了极度简单化的权威阐释,当代的阐释方式分离了内容和形式,导致伤害了艺术作品本身和人们对其的感官体验。提倡用感受力,用一种更加直接的、不加伪装的看待事物的方式,主张在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不是去理解和分析,而是去感觉,“reveal the sensuous surface of art without mucking about in it.” 提到的综艺节目、作品: 嵐 & 柚子 - 夏疾風 (18.12.05 FNS 歌謠祭 第1夜) Saturday Night Live 汽车主题节目:Top Gear、The Grand Tour 美国亚文化主题类垂直节目:Bands of America、 So You Think You Can Dance 天下足球 即刻电音 (节目中插入的片段为第一期 Panta Q 郭曲表演片段) 电音节目 Boiler Room 北京的电音Club:DADA Bar、Lantern、招待所 独立游戏 Celeste (蔚蓝) BGM: 東京スカパラダイスオーケストラ - Paradise Has No Border feat.さかなクン Lena Raine - Golden Lena Raine - Resurrections Lena Raine - Reach for the SummitSpecial Guest: 重轻.

17: 「中国有XX」是怎样杀死感受力的

タイトル
17: 「中国有XX」是怎样杀死感受力的
Copyright
リリース日

flash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