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时重听|对话冬奥首金得主大杨扬,我们期待怎样的奥运会?

リリース日:

- 主播的话 -东京夏季奥运会结束6个月之后,北京冬奥会来了。在6个月前,我们有幸与知名的中国运动员大杨扬进行了一次连线。2002年,大杨扬夺得冬奥会女子短道速滑500米比赛的金牌,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冬奥会冠军。在前几天的冬奥会开幕式上,她是最后7位火炬手之一,代表70后运动员在鸟巢奔跑,将圣火传递给了代表80后的运动员苏炳添。6个月后,我们重新回听这通与大杨扬的奥运连线。这一个多小时的谈话中,她分享了自己对新一代年轻运动员的观察,聊到了女性运动员面临的身份挑战与困难。而她作为北京冬奥会运动员委员会主席,也对奥运与城市、奥运与每一位市民的联系有着不一样的理解。当我们真正身处冬奥时,重听这次对谈,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 本期嘉宾 -大杨扬,冬奥会冠军,国际奥委会前委员,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副主席,北京冬奥会运动员委员会主席- 本期主播 -若含(微博@_若含)孟常(微博@孟常)王磬(微博@王磬)- 本期剧透 -3:26 大杨扬比较关注的一些赛事和运动员6:21 中国运动员面对媒体的表达越来越自信的。7:41 关于女排和苏炳添:超越金牌和奖牌,回到运动精神本身。8:50 苏炳添的团队很专业,体育是一项科学,奥运会是培养体育爱好者的良好机会。10:27 对女排失利的看法;“失败”对一项运动而言意味着什么?11:58 如何看待女性运动员面临的挑战?新一代女性运动员的表达更自信,呈现更立体,人们也越来越包容。14:54 “今年还有几位妈妈运动员,而我们那个时候连谈恋爱都不允许”。17:22 什么样的条件让妈妈运动员成为可能?21:44 对难民运动员群体的观察,难民运动员参赛是为了什么?24:32 疫情对奥运会赋予了赛事之外更多的意义。26:37 让大杨扬印象深刻的奥运会现场细节。29:54 北京冬奥会是如何筹备的?19年前滑过终点的那一刻,19年后在家门口以服务者身份迎接各国运动员,冬奥会对大杨扬有什么个人意义?35:20 奥运会与承办城市的关系是什么?冬奥会的筹备,如何让北京这个城市的市民更好地参与?41:00 作为观察者而非运动员,在奥运会有什么不同的体验?48:42 从运动员到决策者,在各种角色的转变中,对体育的理解有没有发生变化?50:03 运动员在压力很大的时候如何调整心态?对于普通人而言有什么参考意义?- 本期音乐 -片头:ロトのテーマ - 椙山浩一片尾:パプリカ (2020东京奥运会应援曲)- Foorin- 制作团队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后期制作:方改则-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苹果播客、Spotify、小宇宙App、汽水儿或任意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不合时宜》,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收听。- 互动方式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微信公众号:不合时宜TheWeirdo

不时重听|对话冬奥首金得主大杨扬,我们期待怎样的奥运会?

タイトル
不时重听|对话冬奥首金得主大杨扬,我们期待怎样的奥运会?
Copyright
リリース日

flash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