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是一座巨型工厂,我们在传送带里守望星辰 | 席地而坐Vol.90

リリース日:


席地而坐新的一期,我们聊工人文学、打工人叙事、劳动者在异乡的生活。去年,朋友诗逸和杨沁同时编辑了与劳动者有关的作品:《劳动者的星辰》和《“打工人”纪事》,前者是皮村文学小组创作者的精选作品集,后者收录了“网易人间”非虚构稿件中与劳动者主体有关的作品。借此契机,我邀请诗逸和杨沁从作品出发,聊聊在大城市里打工人生活的细节与差异。在城市化的浪潮中,作为异乡人的打工人和在在地者的生存体验有多大差异?我们在租房、工作、生活中有过怎样的酸甜苦辣?从打工人最实际的大城市生活成本,到言语、审美、身份背后的阶层与成长环境差异,再到从此地到彼地双重的异乡感。我们也聊到北京的皮村、上海的定海桥、706,还有那些大城市中被忽略的丰富地带。这其中,我们着重谈到了在皮村的感受,从作为现象的皮村,回到由一个个具体的人组成的皮村,在皮村的写作小组是怎样的?工友们又是如何创办属于自己的文学刊物?办刊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具体的困境?聊天最后,我们围绕两个问题探讨:其一是打工人写作本身,如何让这种在场是平等的,而不是一方凝视另一方;其二,工人和其他群体生活的环境有同有异,即便是文化人士、金融白领自嘲打工人,跟真正挣扎在厂里或者做各种零工的流水线工人还是很不同,工人在城市里的生存困境、遭遇到的隐性歧视具体是怎样的?我们如何探索让打工人更有尊严的生活环境?【本期主播】宗城:人类观察员,小说写作者【本期嘉宾】杨沁::写作者,《劳动者的星辰》责编诗逸:也是一个编辑00:13 枉顾个体的生存境遇,谈论松弛感是一种虚妄02:50 为什么决定做《劳动者的星辰》《‘打工人’纪事》09:48 普通人写作成为出版界的一种新风向17:10 皮村写作小组成员的新动向21:25 我们对于皮村和相关朋友的回忆:天下打工人是一家27:38 那些劳动者们记录下的宝贵细节37:00 在大都市,你会感到一种局促和眩晕40:50 我们是奋斗之地与故乡的双重局外人45:20 小城市并非完全岁月静好,它有非常保守和闭塞的一面55:00 劳动者之间的互助时刻01:03:45 范雨素喜欢苏东坡的一首词:“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01:10:55 分享关于工人文化和普通人叙事的图书【本期问题】1、皮村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金盏乡,这里生活着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其中有不少文学爱好者,皮村是我们三人共同的交集,不妨先从我们如何知道皮村、与皮村发生联系说起。2、《劳动者的星辰》《‘打工人’纪事》的成书过程3、疫情三年,皮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在上海,作为一个打工人的体验。在这些对打工人或者工人文化的叙事中,有哪些细节是让你们印象深刻的?6、在组稿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作者主要会书写哪些内容?对什么东西会比较敏感,或者说具有敏锐的观察?7、张慧瑜的序言提到一个关于范雨素的细节,说有记者采访她,看到记者的艰辛,她也采访记者,写记者的故事作为回报。在这种关系中,记者和范雨素变得平等,她们都在观察和记录彼此,而不是一方凝视另一方,那么在关于工人的写作和编辑过程中,或者在你们的阅读范围里,怎样的故事会让你们感到记录者和被记录者是对等的、被尊重的?8、大城市宛如一个巨大的折叠空间,工人和其他群体生活的环境有同有异,即便是文化人士、金融白领自嘲打工人,跟真正挣扎在厂里或者做各种零工的流水线工人还是很不同,在生活中的哪一个时刻,你们感受到工人在城市里的生存困境,或者被遭遇到的隐性歧视?9、关于工人文化的推荐图书。【本期相关作品】范雨素、郭福来、李若等作者《劳动者的星辰》沈燕妮主编《“打工人”纪事》范雨素《久别重逢》皮村文学小组《新工人文学》保罗·威利斯《学做工:工人阶级子弟如何继承父业》陈年喜《炸裂志》许立志《铁月亮》《新的一天》田力《留在工厂的指纹》邬霞《我的吊带裙》文案:宗城剪辑:佳艺配乐:片头:Evergreen-Martin Jacoby;片尾:Runner-Dustin O'Halloran感谢收听。如果喜欢我们的节目,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爱发电订阅我们,也可以在豆瓣、微博等平台关注宗城的同名帐号。

大城市是一座巨型工厂,我们在传送带里守望星辰 | 席地而坐Vol.90

タイトル
席地而坐
Copyright
リリース日

flash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