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31 - 外媒們眼中的台灣考驗;哈佛不敵輿論選擇噤聲?

リリース日:

這是一集充滿外媒報導的一集!首先我們來看賴清德總統在《時代雜誌》(TIMES)的訪問,記者的問題如何顯示當前的國際趨勢與擔憂?賴總統又如何回應?接著是英國《金融時報》的報導指出去年4月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來恩(Ursula von der Leyen)訪中時,習近平曾告訴她,美國企圖刺激、誘騙中國攻擊台灣,以毀掉中國、破壞他2049年實現「偉大復興」的目標。但習近平表示他不會中計,還警告中國官員不要上當。

從去年舊金山APEC就可以看到習近平態度轉向,這次金融時報的內容又再次顯示這趨勢,這如何顯示中國態勢與政策的轉變,台灣又需要對這樣疑美論有什麼警覺?與此同時,英國《經濟學人》也指出,台灣及其半導體產業是全球經濟最大咽喉點(choke point)之一,當全球致力降低對台晶片依賴之際,台灣政府和企業正努力拉開與其他國家的差距,確立在半導體產業的不可或缺地位。小編會分享我們如何看待這篇報導,以及當台灣努力推進半導體應用與設計領域時,我們重理輕文的風氣與教育能否培養足夠的跨領域人才,讓台灣的產業發展更均衡。

上週七大工業國集團(G7)領袖峰會在義大利召開,除了第四度重申維持台海和平穩定對國際安全及繁榮不可或缺,還首度納入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的文字!不過今年,墮胎議題竟成了G7峰會的爭議焦點,反映了當前歐洲右派的勢力崛起。

最後的美國新聞也和墮胎有關,上週美國最高法院裁定了2022年推翻「羅訴韋德案」後的第一個墮胎權重大訴訟,在該案中,9名大法官一致通過裁定,保障墮胎藥美服培酮的使用。另一則新聞則是有關先前吵得沸沸揚揚的美國名校以巴風波,哈佛大學在週二表示,將避免在「與大學核心業務無關」的問題上採取立場,敦促大學大幅減少對當今議題發表意見,雖然哈佛表示並非要完全採取中立立場,而是避免如政府一般,在外交政策上表態,但看到這篇新聞,小編們都感到相當感慨,培養解決社會問題人才、推動文明前進的最高學府,因為輿論壓力選擇安靜,而對於台灣民眾而言,我們該如何看待教育?以及學校的本質?

電子書:https://www.linkingbooks.com.tw/ebook/buy.aspx
各平台收聽的傳送門​ :http://linktr.ee/us.taiwan.watch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EP131 - 外媒們眼中的台灣考驗;哈佛不敵輿論選擇噤聲?

タイトル
美國台灣觀測站
Copyright
リリース日

flash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