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81|《人生4千個禮拜》一本好像是談時間管理的哲學書

リリース日:

閱讀提案是由馬力歐和JuJu每週輪流提案一本書跟大家分享。希望透過兩人聊天和討論的方式,跟大家分享閱讀的心得、體驗和有趣的想法。
本週是馬力歐提的《人生4千個禮拜》,作者是奧利佛・柏克曼。
▲本集內容
如果用一句話來介紹這本書,我覺得應該是:時間不是拿來管理(我大學時會聽了很開心),而是認真活出此生(這聽起來有點廢話)。
我有點忘了當初為什麼想看這本書,可能是看某篇文章注意到,然後我就去讀書館預約,前面幾十個人排隊,等到我終於受不了買了書,收到書的當天,圖書館通知我輪到我了。這,能不看嗎?
書名的意思是講人生其實如果以星期來算的,一年52週,如果活到80歲,就是4160個禮拜。也就是要警惕大家「時間其實並沒有很多。」
另外一個有趣的是,他原本是寫生產力的專欄,會去嘗試很多關於生產力有關的方法,所以他很熟悉、我也熟悉的那一套:一週工作4小時、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與成功有約、GTD、Inbox Zero。他在前言幾乎diss了過去所有我奉為圭臬的書或是概念。
後面基本上沒有一個明確的脈絡,我這邊記錄了一些我覺得有趣的思考點:

不要想要去管理時間。因為你並不擁有時間
「足夠的時間」並不存在。你工作效率越高,就會有越多工作讓你做。(效率陷阱)
如果真要管理時間的話,有4個建議:

先支付你自己(做最重要的事)
限制進行中的工作(一次只做三件事)
抗拒重要性中等的誘惑(一樣概念,沒那麼重要的直接放棄)
選擇將就

為什麼我們會分心?因為我們為了逃避,因為我們不知道就算認真投入,但能得到什麼?所以我們寧願逃避,也不願意投入。
戒酒者跟第一批矽谷追求速度人生(高成就者)一樣。就像戒酒者要承認自己對酒精無法抗拒,對速度成癮者,要承認自己成癮,然後放棄加快速度。承認自己無法管理時間
學習習慣無聊:哈佛大學藝術史老師珍妮佛羅伯:第一份作業都一樣,請到地方博物館挑選一幅畫或一座雕像,擬視3小時,中間不准收信、不能察看社群媒體,也不能去星巴克。(我們現在一直快轉看影集,也是類似的概念)
重點是活在當下這個片刻
不要覺得自己很重要
本書的中心思想:「放棄希望之後,可能帶來力量。」
附錄:坦然接受「生也有涯」的十種工具

採取「定額」的生產力策略
按部就班,一個一個來
事先決定要讓哪些事砸鍋
把注意力放在已經完成的事,不要只關注待辦事項
做好事也要集中火力
使用只有單一功能的無趣科技
在柴米油鹽醬醋茶中尋找新鮮感
在人際關係中當個研究者
隨手行善練習什麼都不做


▲延伸閱讀

《蘋果橘子經濟學》:Readmoo電子書、momo網路書店
《人生4千個禮拜》:非典型的時間管理指南,運用三大原則排序與過濾待辦事項
朱家安:「有空嗎?」當我們談時間,其實往往不是在談時間本身
朱家安:為了十餘年可能悠閒的退休時光,先辛苦工作四十年,這是划算的選擇嗎?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你喜歡我們這集內容嗎?💬 快點到我們的社群平台上面留言給我們【追蹤官方IG帳號|https://www.instagram.com/mjpitchabook/ 】【更多社群傳送門|https://podlink.to/mjpitchabook 】See omnystudio.com/listener for privacy information.

EP81|《人生4千個禮拜》一本好像是談時間管理的哲學書

タイトル
EP81|《人生4千個禮拜》一本好像是談時間管理的哲學書
Copyright
リリース日

flash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