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37|《推測設計》最重要的是撼動現在,而非預測未來

リリース日:

閱讀提案是由馬力歐和JuJu每一週輪流提案一本書跟大家分享。希望透過兩人聊天和討論的方式,跟大家分享閱讀的心得、體驗和有趣的想法。
本集是JuJu分享的《推測設計》,作者是安東尼.鄧恩與菲歐娜.拉比。
▲本集內容
現在有許多場合中大家會用「設計思考」來幫助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推測設計(Speculative Design),是一種「可能世界」的思想實驗,最主要是用推測的方式描繪出另一個可能世界的想像,藉以啟發人們現在的思考:那樣的世界有什麼價值觀、信仰、意識形態、政治體制、倫理道德觀、科學技術、自然環境、社會問題等。
推測設計在2019年以前主要稱作「批判設計」,2019年9月經歷選書者何樵暐、審訂者梁容輝,翻譯成台灣版的《推測設計》應該算是更精確的定義這個詞彙。
這一詞比較會是落在設計師、藝術家、研究員的產業中,但是上次馬力歐提的KK那本書《5000天後的世界》,讓我想到可能多數讀者應該都不知道有推測設計這個詞。
「設計」一般來說是多以人的角度來解決問題、針對現在的人事時地物而做的物件,但「推測設計」是根據一個假設性的情況來做預測後的「物件」。(https://dunneandraby.co.uk/content/projects/543/0)
想像力豐富的設計物開始採用平行世界、多重宇宙、時間旅行、超弦理論、楊氏雙狹縫實驗等等當代物理的概念,作為設計的靈感來源;在嚴肅的學術會議上,頗多以夢境、物件祕密生活、曼德拉效應、虛談、物件主體性、冥想、化身意識植入為設計題材。
「推測設計」產出的「東西」是落在哪種未來?
未來錐Future Cone:用不同錐形去展現很有可能、貌似可能、不無可能、較為中意4種未來,當這些不存在的東西出現在我們的現實世界,就會和日常生活產生比較,或是衝突。
在事情或行為不是只有唯一的情況下,就會在思想上產生矛盾與摩擦,讓人們了解「一般」與「習以為常」是可被質疑的,以此觸發理解與討論。(https://www.jisc.ac.uk/guides/vision-and-strategy-toolkit/futures-cone)
作者Dunne&Raby引用作家米蘭昆德拉:「小說檢視的不是現實,而是存在。而存在不是已經發生的事,存在是人類可能性的範疇,每一樣人類可能變成的東西,每一件人類能夠做的是。
小說家藉由發種種人類的可能性來刻畫存在的藍圖。」而他們認為設計師也該如此發揮更多可能性。
推測設計最主要的目的是要「撼動現在,而非預測未來」批判現有的議題,用設計的方式、思維、手法去感受未來生活,用物件或影像的設計方式讓大家思考。
▲這集中我們討論了

推測設計vs現代藝術
推測設計vs未來學
推測設計中未來錐Future Cone:用不同錐形去展現的4種「未來」
推測設計要用來做什麼

▲延伸閱讀

臺灣科大設計系莊欣儒的畢業作品《擴展的時間單位:另一種世界可能的樣貌 An Extended Time-Unit World》
《INSIDE》【未來學是什麼?】專訪彭啟東:未來每個人每十年要回學校一年接受義務教育

你對於「社會提出質疑的推測設計」與「提供解決方法的設計思考」這兩種設計方法有什麼樣的想法嗎?
🌟歡迎到 Apple Podcast 我們五星好評,讓更多人聽到閱讀提案  
💬 到我們的社群平台上面留言給我們【追蹤官方IG帳號|https://www.instagram.com/mjpitchabook/ 】【更多社群傳送門|https://podlink.to/mjpitchabook 】See omnystudio.com/listener for privacy information.

EP37|《推測設計》最重要的是撼動現在,而非預測未來

タイトル
EP37|《推測設計》最重要的是撼動現在,而非預測未來
Copyright
リリース日

flash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