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先驅》第12集:扶助弱勢、爭取正義,活出信仰──林柏楝神父Rev. LAMBERTONI, Adelio PIME

リリース日:

《福音先驅》第12集:扶助弱勢、爭取正義,活出信仰──林柏楝神父Rev. LAMBERTONI, Adelio PIME#林柏楝神父 #宗座外方傳教會 #致力改善本地邊緣團體和貧窮問題 #為西貢漁民和基層爭取權益 #社會關注小組#林柏楝徑 #豐富的人生 #福音先驅#福音先驅《福音先驅》由葉慶華神父聲音導航,同大家逐一細說,參與建造香港社會的先賢:主教、神父、修女、傳教士、平信徒⋯⋯他們獻上一生,在教會和社會各方面的傑出貢獻。===============================================《福音先驅》第12集:扶助弱勢、爭取正義,活出信仰──林柏楝神父Rev. LAMBERTONI, Adelio PIME林柏棟神父1939 年9月20日生於意大利維拉特,1963年3月30日在米蘭主教座堂升神父。林神父1965 年開始在香港傳教。他是一位慷慨的傳教士,也是一位樂天愉快的好人。他為人謙遜,成就眾多,他是領導者,卻從不強調自己的榮耀。他與傳教會團體時常站在前線,尤其在社會層面上尋找「新方向」;儘管遇到反對和困難,他仍滿懷慷慨和熱誠。他不但在教會內被認為是敏銳和知名的傳教士,在社會上亦備受尊敬。他多年來服務「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一個致力改善本地邊緣團體和貧窮問題的社會組織。1967至1974 年林神父在西貢出任助理主任司鐸,為當地漁民和基層爭取權益。他與香港明愛合作,興建伯多祿村和太平村。教友回憶當年情況:「我記得你初到西貢區時,我們稱你為「飛仔神父」,因為你喜歡駕著電單車四處走。那時候的西貢,交通並不發達,村與村之間距離又遠,很多小村落,仍未有直接的公共交通可以抵達,你的電單車就幫你走遍西貢各窮鄉僻壤,了解認識西貢的鄉情;就算水路也擋不了你那股活力,你會借助往來離島的街渡到各小島上探訪教友。因此,沒多久你就對這個人口少少,但分佈奇散之小社區的一切人情、需要,已瞭如指掌。」在那個動盪的年代,就正如其他地區一樣,香港有很多基督徒透過扶助弱勢社群及爭取正義,活出信仰。當時宗座外方傳教會成立了「社會關注小組」,林神父是其中最堅定和最積極的領導者。小組抗議政府社會的經濟政策,例如,為寮屋區居民、小販、船民請命。那時香港正值越南難民危機,林神父常為他們爭取權益而站在前線,除了探訪難民營外,他也抗議殖民地政府對待難民的手法。林神父願意與每個人對話,也相信中庸之道。他一直視自己為傳教士和司鐸,從沒有以參與社會事務取代他作為天主司祭的職責。事實上,他常以福音精神,愉快地平衡兩者的關係。他滿有活力、善意和同情心,備受各階層人士的尊敬。他曾受聘擔任一些天主教堂區學校的校監,他不但從事行政工作,也是團體的領袖。林神父深信,一位司鐸的首要任務是羊群的牧者:他常常由一個具體的團體,即堂區作開始。除了在西貢擔任助理主任司鐸外,他先後出任三個堂區的主任司鐸:1978至1987年在黃大仙聖雲先堂,1987至1990年在葵芳聖斯德望堂;及最後在石籬聖若望宗徒堂。林神父「建立團體」的神恩,尤其見於他在香港建立的「大家庭」。他把八位有家庭問題或完全沒有家庭的孩子迎接到自己家裡。林神父培育他們,給他們教育機會,最後成功讓他們融入社會。他似乎要見到最後一位「誼子」Raymond 結婚後才去世。對他們來說,林神父就是爸爸,對他們的子女來說,他就是「爺爺,公公」,他愛這些孩子。他愛見到他們每週在他的堂區聚會,一起慶祝農 曆新年或其他中國節日。後來,林神父患上一種嚴重而罕有的癌病。憑信德他平靜地面對疾病,他知道死亡臨近,但從沒有誇大痛苦。直至最後,他關心別人甚於自己。只要病情許可,他總會投入堂區事務,關心教區和傳教會的生活。在他患病漫長的日子裡,他的「子女 」不停地以愛心和無私的孝心來照顧他,支持他,情況令人感動。林柏棟神父去世前,在病榻上,向宋啟文神父說:「沒什麼比天主的愛,和我們兄弟姊妹的愛更偉大。我知道天主寬恕了我的罪過。我希望你們也會寬恕我的罪過,並只記著天主透過我去完成的好事。不要寫我的生平。」這些話正好總結他一生追求的理想、這一個熱切的理想,是藉著完全的獻身活出來的。2006 年7月7日,林神父安息主懷,享年66歲。2010年,林柏棟神父家鄉的當地政府,向林神父追頒「最高市民榮譽獎狀」,肯定他的普世關懷。並把當地一條小徑命名為「林柏楝徑」,表揚他對服務貧苦者的貢獻。

《福音先驅》第12集:扶助弱勢、爭取正義,活出信仰──林柏楝神父Rev. LAMBERTONI, Adelio PIME

タイトル
《福音先驅》第12集:扶助弱勢、爭取正義,活出信仰──林柏楝神父Rev. LAMBERTONI, Adelio PIME
Copyright
リリース日

flash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