婷婷唱古文-诗经·采苓

リリース日:


演唱:婷婷姐姐、中华诗教合唱团作词:【先秦】佚名、婷婷姐姐作曲:袁熠 婷婷姐姐出品:婷婷唱古文采苓采苓,首阳之巅。人之为言,苟亦无信。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采苦采苦,首阳之下。人之为言,苟亦无与。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采葑采葑,首阳之东。人之为言,苟亦无从。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翻山越岭采茯苓,人站在首阳山顶。无聊的闲话不要信,没一句是真情啊。千万不要相信啊,也不要自乱阵脚,不要在意随它去,造谣的人两手空空。攀山越岭采茯苓啊采茯苓,那苦人儿伫立在首阳山顶。无聊小人制造着她的闲话,不要信啊没有一句是真情。干脆抛弃它们吧抛弃它们,切莫信以为真清者自然清。那些造谣生事的长舌妇们,最终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攀山越岭采苦菜啊采苦菜,那苦人儿寻到首阳山下来。无聊小人制造着她的闲话,你不要自乱阵脚参与进来。轻轻拂去它们吧拂去它们,切莫信以为真真相终大白。那些流言蜚语的制造者们,一无所得枉费心思空挂怀!攀山越岭采芜菁啊采芜菁,那苦人儿转到首阳山之东。无聊小人制造着她的闲话,最好堵上自己耳朵不要听。不要太在意它们吧别在意,千万别听雨是雨听风是风。那些以造谣传谣为乐的人,能得到什么最终两手空空!(1)苓:通“蘦”,一种药草,即大苦。毛传:“苓,大苦也。”沈括《梦溪笔谈》:“此乃黄药也。其味极苦,谓之大苦。”俞樾《群经评议》:“诗人盖托物以见意,苓之言怜也,苦之言苦也。”一说为莲。旧注或谓此苓为甘草。(2)首阳:山名,在今山西永济县南,即雷首山。(3)为言:即“伪言”,谎话。为,通“伪”。(4)苟亦无信:不要轻信。苟,诚,确实。(5)舍旃:放弃它吧。舍,放弃;旃,“之焉”的合声。(6)无然:不要以为然。然,是。(7)胡:何,什么。(8)苦:即所谓的苦菜,野生可食。(9)无与:不要理会。与,许可,赞许。(10)葑:即芜菁,又叫蔓菁,大头菜之类的蔬菜。(11)从:听从。钢琴与吉他同时打开了民谣的大门,西洋弦乐组的铺垫,与中国民族弹拨乐古筝的结合引人遐想。人声的灵巧和中声区的娓娓道来 与曲风相辅相成,给听众一种轻松而又愉悦的心情。钢琴在主歌部分采用复调手法,更加灵动传神。副歌部分采用白话唱给大家, 解释古文的含义更加引人深思。据说,这首诗的写作原因,来自于晋献公处死太子申的悲剧故事。晋献公听信骊姬的谗言,要杀害太子申,立骊姬的儿子奚齐为太子。公子重耳得知骊姬的阴谋,提醒太子申去向晋献公解释。太子申秉持忠孝的观念,认为父亲离不开骊姬,自己去解释,会忤逆父亲。如果逃走,又违背了忠孝的原则。百般无奈之下,他自杀了。晋国上下都为太子申的就死感到惋惜,于是,就有了这首诗。这是一首劝诫世人不要听信谗言的诗歌。此诗分三章,每章以托物起兴的表现手法开篇,先后告诫人们对待谣言要有三种态度“无信”、“无与”、“无从”。“无信”,是强调伪言内容的虚假;“无与”,是强调伪言蛊惑的不可置理;“无从”,是强调伪言的教唆不可信从。意思是说,首先要认识到它不可信,其次要不参与传播,第三要不能听信折磨自己。语意层层递进,从而强调伪言之伪。接着诗人又用“舍旃舍旃”这个叠句,反复叮咛,进一步申述伪言的全不可靠,要舍弃它们,不要信以为真。婷婷姐姐说:怒言伤人,谗言害人,美言误人,真言帮人。在当下网络时代,谎言、谗言甚至可以成为“龙卷风”,越是这样的时代,辨识力就越重要。《采苓》是一首很好的劝诫诗,劝诫人们对待谣言要有三种态度:“勿信”“勿与”“勿从”。之所以“勿信”,是因为你无法判定真假;之所以“勿与”,是劝诫你不要身陷其中,被谎言蛊惑;而“勿从”,是劝诫你不要跟从传播,恶语伤人六月寒。

婷婷唱古文-诗经·采苓

タイトル
婷婷唱古文-诗经·采苓
Copyright
リリース日

flash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