婷婷唱古文-明-夏完淳-别云间

リリース日:


演唱:婷婷姐姐作词:夏完淳作曲:袁熠编曲:袁熠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三年来为抗清辗转飘零,今天兵败被俘成为阶下囚。无限美好山河失陷伤痛泪流,谁还敢说天地辽阔宽广。已经知道临近黄泉之路了,将要永别故乡实在内心犯难。等到我魂魄归来的那天,定要在空中看后继者的队伍继续抗清。(1)选自《夏完淳集笺校》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云间,松江的古称。夏完淳(1631—1647),字存古,号小隐,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末抗清英雄。14岁随父亲夏允彝(yí)和老师陈子龙起兵抗清。失败后只身流离于湘、鄂一带,后返乡。清顺治四年(1647)被捕后就义于南京。(2)南冠(guān):《左传·成公九年》载,楚国人锺仪被俘,仍戴着“南冠”(楚国的冠)。后世遂以“南冠”为俘虏的代称。(3)泉路:地下。指阴间。(4)毅魄:英魂。语出屈原《九歌·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5)灵旗:战旗。古代出征前必祭祷之,以求旗开得胜,故称。这首歌开头用嘟嘟克笛,营造了异域风情的感觉,竖琴断奏的演绎和大提琴低沉的呻吟声,表现了诗人孤苦飘零的生涯。前两句用弦乐组和钢琴层层递进的演奏,推动了歌曲情绪的抒发。间奏的双簧管则是起到了一个很好的过渡的作用,本身特有的西方乐器的金属质感很好的承接了西域风情的凄凉,但是在这种凄凉之下,双簧管音色的悠扬感很好的抒发了诗人深埋在诗词中的满腔情绪,转到第二段加入的大鼓、爵士鼓、电贝司和电吉他这些充满力量感的西方乐器也不显得突兀,给人的感觉是情绪的铺垫到了一个顶点,给人以恰到好处的爆发,但又不缺诗人的温文尔雅。弘光元年/顺治二年(1645),15岁的夏完淳跟随父亲夏允彝、老师陈子龙在松江起兵抗清。兵败后,其父自沉于松塘而死。夏完淳与老师陈子龙继续坚持抵抗。第二年,夏完淳与陈子龙、钱旃(zhān)饮血结盟,一起谋划复明大业,他上书鲁王(朱以海),鲁王遥授夏完淳为中书舍人,参谋太湖吴易军事。永历元年/顺治四年(1647)夏,作者因鲁王遥授中书舍人之职而上表谢恩,被清廷发觉,遭到逮捕,被押送南京。这首《别云间》就是作者在被押送往南京前,临别故乡松江时所作。这首《别云间》是明代少年民族英雄、著名诗人夏完淳的五言诗作品,这首诗是诗人在故乡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松江)被清兵逮捕时,写下的一首绝命诗,诗人在被押送南京后,最终不屈而死,年仅十七岁。首联概述了作者三年艰苦卓绝的飘零生涯,交待了今日被捕的经历;颔联发出了故土沦丧、山河破碎的悲愤感慨;颈联抒发自己抱定必死决心、眷恋故乡亲人的深情;尾联表露出作者誓死不屈、坚决复明的决心和信念。全诗思路流畅清晰,感情跌宕豪壮,格调慷慨豪壮,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悲怆泪流。婷婷姐姐说: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热爱生命的民族,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最宝贵的,每个人都会珍爱自己的生命。中华民族更是一个崇尚正义和气节的民族,孟子说过“舍生取义”,文天祥说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说过“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别云间》的作者夏完淳,同样是一位为了民族大义和气节而舍弃生命的英雄,他面对国家民族的危亡,以少年的热血、英勇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悲壮动人的生命之歌。婷婷姐姐想对你说:生命诚可贵,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并不是由生命的长度来衡量的,我们要珍爱生命,更要让自己的人生活得有意义、有价值,过得精彩一些。

婷婷唱古文-明-夏完淳-别云间

タイトル
婷婷唱古文-明-夏完淳-别云间
Copyright
リリース日

flash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