婷婷唱古文-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リリース日:


演唱:婷婷姐姐作词:〔唐〕岑参作曲:袁熠编曲:袁熠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北风席卷大地吹折了白草,塞北的天空八月就大雪纷飞。仿佛一夜间春风吹来,树上犹如梨花竞相开放。雪花飞进珠帘沾湿了罗幕,狐裘不暖和盖上锦被也嫌单薄。将军的兽角弓冻得拉不开,都护的铠甲冷得难以穿上。无边沙漠结着厚厚的坚冰,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冻僵了的红旗风也无法吹动。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离开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山路曲折已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蹄的印迹。(1)选自《岑参集校注》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判官,官名,是节度使、观察使一类官吏的僚属。武判官,生平不详。京,这里指长安(今陕西西安)。(2)白草:一种牧草,干熟时变为白色。(3)胡天:这里指塞北一带的天空。(4)珠帘:用珍珠缀成的帘子。与下面的“罗幕(用丝绸制作的帐幕)”一样,是美化的说法。(5)锦衾薄:织锦被都显得单薄了。(6)角弓:一种以兽角作装饰的弓。(7)控:拉开(弓弦)。(8)都护:唐朝镇守边疆的长官。(9)着(zhuó):穿。(10)瀚海:指沙漠。(11)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12)惨淡:暗淡。(13)中军:指主将。(14)饮(yìn):宴请。(15)胡琴:泛指西域的琴。(16)辕门:领兵将帅的营门。(17)掣(chè):拉扯。(18)翻:飘动。岑参在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夏秋之交到达北庭都护府,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春夏之交东归长安。天宝十三载是岑参第二次出塞,此次他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而诗题中的武判官就是他的前任。诗人在轮台送武判官归京(唐代都城长安)时写下了这首诗。大唐王朝疆土辽阔,西北边塞环境恶劣,终年不见春,黄沙吹石走,白雪厚如天。可想而知,戍守边疆的战士们处境是多么的艰苦,内心又是多么的孤独。大诗人岑参就是在这种情形之下,得令第二次出使边塞,当奇绝之景遇上浪漫豪情,碰撞出的却是一种可欣赏又可玩味的景象。诗歌开头先写边塞早上奇丽雪景,令人精神抖擞,满怀希望。本是挂满枝头的白雪,在诗人眼中一时间竟幻化成了春风吹拂下盛开的梨花,形神兼备的同时,又有了对形神的超越,无春之地有了春花,极寒之地有了温情,怎能不让人欣喜、兴奋啊。而后又写到了正在为武判官举办践行宴会的场景,营帐内众将士端起温好的酒,一杯又一杯,满是对武判官的羡慕与祝贺,胡琴,琵琶,羌笛,与歌声,舞蹈和呼喊混在一起,这是边塞绝境中特有的狂欢。最后写宴会闭幕,众将士出账送别武判官,茫茫白雪把天地染成白色,使得本就辽阔的边塞更多了一分壮阔。判官上马,将士注目,相互道一声珍重。走得那位逐渐消失在白色画面里,留的这些只能看见地上浅浅的脚印。豪情中有温情,柔软里又有刚劲。岑参对塞外送别、雪中送客的描写都是他敏感的观察力和雄奇的想象力的集中表现,让一千多年后的我们还能在文字中身临其境。提升观察力和想象力,可以滋养我们的内心,帮助我们更容易发现生活中的美丽,触及生活的真谛。

婷婷唱古文-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タイトル
婷婷唱古文-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Copyright
リリース日

flash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