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83 声援巴勒斯坦,学生为何又走在了最前列

リリース日:


五一前后,美国大学发生了一系列支持巴勒斯坦的活动。学生们扎营、占领草坪和大楼、演讲游行,声浪从美国东岸传到西岸。在大洋彼岸的我们,也无法不关注这群“精英”的、“养尊处优”的年轻人的努力——他们正在为千里之外饱受战乱的巴勒斯坦人寻求公正。身处德国的主播吴琦,更感觉自己来到了某种世界的现场。他在街头看见许多支持巴勒斯坦的标语,在笔记里写下:世界的变化不是在你我之外,而是在你我之中。所以,在「螺丝在拧紧」休息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我们紧急开张,请来了主播的老朋友、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教授王炎,请他谈谈这一次学生运动与以往的异同、学生们同情巴勒斯坦的原因,以及这一代年轻人面临着什么样的政治现实。“在这样重要的政治议题上,我们再一次看到,是学生、是年轻人走到了所有人前面。我很迫切地想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和许久未见(听)的主播一起,走入世界的变化。|时间线|04:20 巴以问题上,学生再一次走到了所有人前面12:31 在什么意义上,这是一次“迷你六八”?30:27 为什么这一次,学校迅速地动用国家机器来镇压学生?38:09吴琦:在西方语境里,打击“反犹”几乎是一种教条49:18 王炎:犹太人具有道德免责?以色列年轻人其实不认同59:58 “这块土地事实上能容下两个民族共同生活,为什么就不能在一起生活?”01:11:08 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的悬殊,是民族意识与现代化的差距01:15:05 “抗议让缺席已久的基本的国际正义有了实际的形态”01:26:06 受平等教育的年轻人,会找到参与历史的形式01:36:19 21 世纪的青年运动,更多给人一种“情动”01:39:18 从“落后就要挨打”,到“进步但不要打人”|工具箱|-谈话中提到的公众人物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2002),法国社会学家布莱兹·帕斯卡尔(Blaise Pascal,1623-1662),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本雅明·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1949-),以色列总理詹姆斯·鲍德温(James Baldwin,1924-1987),美国作家、小说家、诗人、剧作家、社会活动家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1906-1962),纳粹德国高官哈伊姆·魏茨曼(Chaim Azriel Weizmann,1874-1952),以色列化学家、犹太复国运动政治家,曾任世界锡安主义的组织会长、首任以色列总统(1949-1952)亚西尔·阿拉法特(Yasser Arafat‎,1929-2004),曾任首任巴勒斯坦国总统、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伊扎克·拉宾(Yitzhak Rabin‎,1922-1995),以色列政治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曾任以色列总理(1974-1977,1992-1995)乔治·哈巴什(George Habash,1926-2008),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创始人贾迈勒·阿卜杜尔·纳赛尔(Gamal Abdel Nasser;1918-1970),埃及政治家,曾任埃及共和国第二任总统(1956-1970)、阿拉伯联合共和国首任总统(1958-1970)弗朗茨·法农(Frantz Fanon,1925-1961),法国马提尼克作家、心理分析学家、反殖民主义活动家爱德华·沃第尔·萨义德(Edward Wadie Said,1935-2003),巴勒斯坦文学理论家与批评家-谈话中提到的书籍《穿越时间的纵深》,王炎《现代巴勒斯坦史》,[以] 艾兰·佩普《虚构的犹太民族》,[以] 施罗默·桑德-谈话中提到的机构与组织“抵制、撤资和制裁”(Boycott,Divestment and Sanctions,BDS),非暴力的、国际性的运动,旨在通过社会压力迫使以色列放弃对巴勒斯坦的占领以及其他违反国际法的行为利库德集团(Likud),以色列右翼政党,成立于 1973 年,由赫鲁党(Gahal)和以色列民主党合并而成巴勒斯坦解放组织(Palestine Liberation Organization),简称巴解组织(PLO),是一个由多个巴勒斯坦政治和武装组织组成的联盟,目的是通过武装斗争实现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权利法塔赫(Fatah),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Palestine National Liberation Movement) 的简称,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中最大的成员组织人阵(Popular Front),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Popular Front for the Liberation of Palestine)的简称,由巴勒斯坦解放阵线、复仇青年组织、归国英雄组织合并而成,后几经分裂哈马斯(Hamas),伊斯兰抵抗运动(Islamic Resistance Movement)的简称“哈马斯”,是巴勒斯坦的一个伊斯兰运动组织和政党-谈话中提到的知识点锡安主义(Zionism),也称犹太复国主义,是一种犹太民族主义思潮,号召散居世界各地的犹太人返回巴勒斯坦,重建犹太国家,复兴犹太民族《贝尔福宣言》(Balfour Declaration),是英国政府表示赞同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国家的公开保证《联合国181 号决议》,决议规定英国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并撤出其军队,并在两个月后于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两个国家《戴维营协议》(Camp David Accords),是埃及和以色列达成的关于和平解决中东问题的原则性协议-谈话中提到的事件1968 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生运动,指反对越战、支持民权运动的哥伦比亚大学学生占领汉密尔顿楼长达一个星期,在纽约警察实施清场时爆发激烈斗殴的历史事件亚伦·布什内尔(Aaron Bushnell)自焚事件,指隶属于美国空军现役军人的亚伦·布什内尔于以色列驻美使馆门前引火自焚,并借助社交媒体平台直播以抗议美国支持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动20 世纪 80 年代抗议南非种族隔离浪潮中的学生运动,指由哥伦比亚大学抗议学生推动学校成为第一所从南非撤资的常春藤盟校,并引发其他高校进入抗议浪潮的历史事件1970 年美国肯特州立大学枪击事件(Kent State shootings),指美国俄亥俄州肯特州立大学学生抗议美军入侵柬埔寨,国民警卫队在冲突过程中造成学生四死九伤的历史事件导演乔纳森·格雷泽(Jonathan Glazer)奥斯卡发言争议,指犹太裔导演乔纳森·格雷泽在奥斯卡获奖致辞中谈巴以冲突,反对利用犹太身份和大屠杀历史作为道德绑架的手段-谈话中提到的电影《开战》(En guerre, 2018),导演: 史蒂芬·布塞(Stéphane Brizé)《利益区域》(The Zone of Interest, 2023),导演:乔纳森·格雷泽(Jonathan Glazer)|本期音乐|Hush (From “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Geek Music|本期封面|摄影:吴琦|来互动|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或本节目有任何想法或问题,请在各收听平台评论区留言,或者微博找到吴琦@五七,与主播互动。「螺丝在拧紧」将不定期更新,期待下次再一起拧螺丝!|关于「螺丝在拧紧」|监制:彭倩媛制作人:胡亚萍编辑:菜市场剪辑:椋生视觉设计:李政坷 翁毓璐节目运营:刘雨萱原创音乐:徐逍潇实习生:蒋雪妍

Vol.83 声援巴勒斯坦,学生为何又走在了最前列

タイトル
Vol.83 声援巴勒斯坦,学生为何又走在了最前列
Copyright
リリース日

flash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