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68 对话林小英:教育精英化,谁是淘汰者?

リリース日:


“「螺丝在拧紧」一直在等待一些嘉宾的出现。”在教育议题上,林小英老师就是我们一直在等待的人。鸡娃、双减、二本学生……教育总是能牵动每个人的神经,因为教育几乎是社会中每个人的共同经验,也是塑造社会世代与结构特征的有力工具。在《县中的孩子:中国县域教育生态》这本书里,林小英老师问出了那个困扰我们许久的问题:精英之外,大部分人对于教育的期待是什么?于是,我们迫不及待地将她请到录音间,请她谈谈自己的受教育史、选择教育这条道路的初衷,当然,还有普惠教育的理想图景、加速时代的问题所在。她指责教育中的不平等:“如果优质教育永远是以忽略掉另外一部分人为必然的,我觉得这种优质不是基础教育应该有的定义。”她也安慰处于县中以及相似境遇的孩子们:“我有时候觉得人生的画卷慢慢展开比较好,最好不要一览无余,一下看到尽头。”在这期节目里,林小英老师正如她评价自己的写作那样,“更加勇敢,明确地把自己的立场亮出来”。教育走到最后,是对个体的美好生活与共同体的美好社会关系的追问,我们还在等待慢下来,回归真实、完整、自然的教育的那天。|时间线|05:02 从个人的受教育史谈起13:32 “就近入学,就是我的教育理想”19:25 边缘学生想往上走,怎么走?23:05 优质教育,以忽略掉另外一部分人为必然?26:55 “五六年级,老师一高兴就教我们唱歌”31:00 学校教育,怎样确立我们对某些东西的望而却步41:21 学校应该做的三件事44:54 县中的孩子是一种处境1:04:22 当我们只盯着“牛孩”,评价教育的标准会发生偏离1:17:12 最有可能给孩子兜底的机构是什么?1:27:13 本地校长是“听得见炮声的人”1:31:53 教育,其实就是无数的小事情1:43:15 加速竞争之后:身处荒野,四下无人1:46:50 去成为真实的人,完整的人,自然的人|工具箱|-谈话中提到的公众人物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1897),浪漫主义中期德国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上野千鹤子,日本社会学家潘光旦(1899-1967),中国近代社会学家、优生学家和民族学家弗里德里希·福禄贝尔(Fredrich Froebel,1782-1852),德国教育家,现代学前教育的鼻祖哈特穆特‧罗萨 (Hartmut Rosa),德国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国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2002),法国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哲学家-谈话中提到的书籍《县中的孩子:中国县域教育生态》,林小英《理想国》,[古希腊] 柏拉图《倦怠社会》,[德] 韩炳哲-谈话中提到的社会事件贵州毕节儿童自杀,2015 年 6 月 9 日,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坎乡的 4 名留守儿童在家中死亡。四名儿童生前均遭受严重家庭暴力。南京女童饿死案,2013 年 6 月 21 日,南京市江宁区麒麟派出所社区民警王平元上门走访辖区居民乐燕时,发现其 3 岁与 1 岁女儿饿死家中。乐燕以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无期徒刑。|本期音乐|《出埃及记》主题曲,中国交响乐团|本期封面|摄影:吴琦|来互动|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或本节目有任何想法或问题,请大胆在各收听平台评论区留言,或者微博找到吴琦@五七,林小英,与主播互动。下期节目中,我们将挑选一些问题,由主播吴琦做出回答。|关于「螺丝在拧紧」|监制:彭倩媛制作人:胡亚萍编辑:蔡芷芩 陈梓芸剪辑:椋生视觉设计:李政坷 程子萱节目运营:刘雨萱原创音乐:徐逍潇

Vol.68 对话林小英:教育精英化,谁是淘汰者?

タイトル
Vol.68 对话林小英:教育精英化,谁是淘汰者?
Copyright
リリース日

flash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