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44 小地方|两个西宁人的逃离与归来

リリース日:


 青海有海吗?是在青岛吗?或者......青岛和海南之间?这是西宁人常被问到的问题。本期节目,主播吴琦背海而行、走进西北,来到“面孔模糊”的西宁——虽然是青海省省会,但由于地域、历史、文化的多元和相对边缘性,西宁也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小地方」。当「小地方」成为一种隐喻,去往小地方就意味着从大城市叙事中出走,进入生活的另一面。主播在当地抓住了两个西宁人——艺术家高元和螺丝的老朋友段炼,和他们聊了聊,如何与家乡的边缘性、迟滞感和解,被它的多元性和复杂性滋养?如何在逃离与归来的“相对运动”和具体的艺术实践中,寻找与故土的联系?“到了今天我依然在不断地、不断地寻找这个东西。”也许这个过程本身就有解惑和创造的意义。本期声音|艺术家高元,螺丝的老朋友段炼主播|吴琦,单读主编|时间线|03:36 抓住两个非根生土长的西宁人——和家乡的关系如何?07:45 高元:我小时候会被说是外地“拉猴”08:33 段炼:简历第一句话就是“生于西宁”11:42 你跟别人说青海,别人说:“噢,青岛!”13:26 “青海的存在价值是它的文化多样性”——它没什么存在感,但它又很多样22:48 西宁(人)的多样性,在何处体现?——杂居型大院:“十户不同乡”——各区域的孩子:为争夺空间大打出手38:14 “小时候家里人会说,我们只是暂时留在这个地方”42:53 叛逃与回归:西宁人如何讲述自身?47:02 青海人开的「兰州拉面」vs 甘肃人开的「兰州牛肉面」59:54 小地方的困境:太多优秀的人早就不在这里了1:03:52 小地方的影响:你不会像在主流话语下长大的孩子那样看待一切1:14:34“我们也只能从土里生长出来”|工具箱|-谈话中提到的书籍《街角社会:一个意大利人贫民区的社会结构》,[美]威廉·富特·怀特著-谈话中提到的公众人物费孝通(1910-2005),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斯文·安德斯·赫定(Sven Anders Hedin,1865-1952),瑞典地理学家、地形学家、探险家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1862-1943),英国考古学家、地理学家、探险家维克多·谢阁兰(Victor Segalen,1878-1919),法国诗人、考古学家恩斯特·贡布里希(Sir Ernst Hans Josef Gombrich,1909-2001),英国艺术史学家、艺术理论家王洛宾(1913-1996),作曲家、民族音乐学家海子(1964-1989),诗人昌耀(1936-2000),诗人朱乃正(1935-2013),油画家闹闹,西宁街头舞者-谈话中提到的知识点“三线建设”,是一场 1964 年开始的,在中国内地省份进行的以备战备荒为目的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电力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谈话中提到的机构西宁当代(XiNing Contemporary Art Space,简称 XCAS),成立于 2016 年,是一个以展览、驻留、教育为主的非营利性当代艺术机构。-谈话中提到的项目“水手计划”,单向街公益基金会发起的旅行文学创作计划“2015 第二届青海双年展·‘青海当代艺术家’”“流动的故土”,2016 年 FIRST 青年电影展“西宁镜像”开放性策展单元主题,尝试呼应欧洲难民危机,用多样影片呈现西宁的在地文化-谈话中提到的地点西钢东关清真寺富强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桥头镇河湟谷地,黄河与湟水流域肥沃的三角地带,位于青海省东部农业区贾小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湟岸巷鸡鸭岭乐山市犍为县南墙 Livehouse|本期音乐|Una Palabra,Carlos Varela|本期封面|摄影:吴琦|来互动|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或本节目有任何想法或问题,请大胆在各收听平台评论区留言,或者微博找到吴琦@五七,高元@高元GaoYuan,段炼@段炼大王,与主播和嘉宾互动。下期节目中,我们将挑选一些问题,由主播吴琦做出回答。|我们要做周边啦|“螺丝”开播第 545 天,主播感觉很不错,预感能和大家一起拧螺丝的路还能走很远,那咱们就做点周边吧!于是再次向广大互联网网友真切发问:如果《螺丝在拧紧》要做周边,你想拥有什么呢?欢迎来为“螺丝”周边事业添砖加瓦,万一成真了呢?|关于「螺丝在拧紧」|监制:彭倩媛制作人:胡亚萍编辑:蔡芷芩剪辑:昂视觉设计:李政坷,杨濡溦节目运营:刘雨萱原创音乐:徐逍潇实习生:林星妤

Vol.44 小地方|两个西宁人的逃离与归来

タイトル
Vol.44 小地方|两个西宁人的逃离与归来
Copyright
リリース日

flash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