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透视”的照片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讨人喜欢?-摄影早自习第2269天

リリース日:


咨询报名颐和园游学营(3月30日),请加微信:hello-kato早安,我是晏飞,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269天。© 晏飞今天分享一张去年冬天我带着同学们在颐和园的游学营拍摄的照片,这张照片虽然是用手机拍摄的,但我还挺喜欢的,可能是有是有这几方面的原因:首先我很喜欢这个空气透视感。什么是空气透视呢?就是其实我们空气不是完全透明的,在我们空气中会有很多的小杂质,这会造成一个现象,就是当我们看向远方的时候会发现,离我们越近的物体它的颜色越深,那越远的物体颜色越浅。就像我们经常看到的那种层峦叠嶂的山峰的照片,一层一层的那种画面,大家都见过吧,它们就是,你会发现近处的山的颜色是深的,远处的颜色是浅的,对吧?你看这张照片,我们可以大概把它分为三层,前面的两个建筑是第一层,中间的玉泉山和玉峰塔是第二层,再远处颜色更浅的那个山峰是第三层。它们的颜色是由深到浅的,这就是空气透视造成的,我们就可以利用它帮助我们的画面层次感更加的丰富和清晰。第二呢,就是你看这个前景它其实是两个中式建筑的屋檐,就是有点弯弯的翘翘的那种,我刚好找到一个角度,让它们是交织在一起的。这个形状就很像古人穿的汉服的那个交领,当然汉服的交领是右衽,就是右边压左边的,但是我这张照片是左边压右边,这个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一些服装,他们会是左边压右边的,俗称叫左衽。而且前面的两个屋檐虽然颜色很深,但是又不是一片漆黑,是能够看清楚它们上面是有很丰富的细节的。这是因为我当时拍摄的时候打开了手机的HDR功能,所以保留下了前面这些屋顶上的细节。我很喜欢它屋顶上的纹理,你看前面的这一层它是有点俯拍的屋檐的顶端,所以能看到这一条一条的小曲线其实是很细密的一条条的瓦片,后面的屋顶细节更丰富,是很典型的中式的这种建筑。© 晏飞其实这张照片本来我一开始是横构图的,我把这张照片裁成横构图,大家可以看一下,其实也还可以,但就是为了保留更多的前面屋顶的这些细节,所以我采用了最终的竖构图的照片。另外这张照片在拍摄的时候还有一些小细节。首先大家看这两个屋顶的最高处,它是一高一低的,左边的屋顶低,右边的屋顶高。其实我们在拍摄的时候是可以把它拍成一样高的,如果我再往左走两步,这两个屋顶是可以拍成一样高的,对吧?大家可以想象左边就会变得高一些,右边变得更矮一些。但是在拍摄的时候,我当时就特意跟同学们强调,我说这两个屋顶一定不能拍的一样高,因为这样有高有低叫错落有致,更自然,如果一样高就会显得有些死板。另外还有一点,拍这张照片的时候,我们所有人都是几乎都是把手举得很高,举过头顶在拍摄,甚至很多有女同学是踮起脚尖来拍的,为什么?因为站在我们正常的视角看到的这个画面,后面的玉泉山包括再后面小山头,它只露出来一个小小的尖儿,几乎就看不见下面的山头只露出了一个小塔。为了让后面的这两个山能露出更多,就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我们使劲举高相机。一举高相机呢,前面的建筑就会变得相对矮一些了,那么后面的山头就能露出来更多了。所以你看,这一张看似简单照片,其实里面还是有很多的小细节在里面的,对吧?其实颐和园真的是一个宝藏的皇家园林,它的春夏秋冬都有很多都有非常不同的景致去可以观看。现在正值春天,我们的北京游学营也又要来了,就在下下的周六下午,也就是3月30号的下午,我会带大家再次去颐和园拍摄,这次我们走的将会是和上次完全不同的路线,我们来一起拍摄颐和园的春天。同样的还是小班授课,名额有限,所以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可以扫描语音下方海报里的二维码,抓紧时间报名。好吧,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269天,我是晏飞,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我们不见不散。

“空气透视”的照片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讨人喜欢?-摄影早自习第2269天

タイトル
“空气透视”的照片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讨人喜欢?-摄影早自习第2269天
Copyright
リリース日

flash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