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守成之治

リリース日:


守成之治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前,蒙古国是没有明确的立储制度的。都是在大汗临终之时,才有遗训,以确立接班人。而忽必烈在位期间,确立了嫡传世袭制度,他先是立皇子真金为太子。但真金自幼体弱多病,年纪轻轻就死了。于是忽必烈改立真金的儿子铁穆耳为皇太孙。忽必烈死后,铁穆耳继位,为元成宗。成宗继位后,内则听命于皇后,外则依靠完泽、哈喇哈孙等大臣的扶持。而且,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谨遵元世祖忽必烈的典制,丝毫没有变更,从而使社会安定,没有任何动乱,历史上称之为“守成之治”。守成就是墨守成规之意,其最大特点就是“以静为治”。因此成宗继位后,起用的军国重臣,差不多全是忽必烈朝后期的原班人员,这就从人事方面保证了按世祖遗规“持盈守成”的国策。并且,成宗给前朝功臣都加封了各种爵位,既表示尊重,又表示酬谢。其次,成宗“一遵祖法”,依照世祖时期的定制,坚持蒙汉合璧的政治制度。为了维持政局的平稳,各种制度、机构除了有极小的变动外,其性质、职能都遵照过去的定制。另外,成宗在位期间,行“宽大”之政,他宣布了一些减免赋税、救灾济荒、减轻百姓负担、与民休息的政策。对一些遭受兵灾、水灾、旱灾和地震的地区,时常给予减免赋税的宽政。公元1296年,成宗要求权贵豪绅交纳他们隐匿的江南田租,以减轻百姓的负担。公元1298年,由于水旱成灾,成宗下诏减免受灾郡县当年田租的十分之三,受灾严重的地区则全部减免,老弱病残以及人丁稀少的民户,免除三年的赋税。同时,停止当年的一切土木工程。次年,成宗又派使节巡视各地,了解民间疾苦。在减轻民众负担的同时,成宗三令五申,要求地方官员鼓励农桑,发展生产。这些措施,对于维持政治、经济上的相对稳定,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成宗本人却没有祖父忽必烈的威信和才干。辅佐他的大臣完泽也是能力有限。因此,在成宗、完泽宽容和拖拉的管理下,朝政失去了行政活力和财政平衡。官员队伍急剧膨胀。朝廷和京城的官员合计的定额为2600人。而御史台在公元1294年上报的京城官员超过了1万人。由于各行省官府冗员大量增加,致使行政效率变得非常低下。更为严重的是,官员腐败之风愈演愈烈。据《成宗本纪》记载,公元1302年,元廷贪污的官员多达18473人,贪污的赃银合计45865锭。这一年元廷还查处了一起案件:海盗朱清和私盐贩子张碹,他们利用为元廷海运粮食私自从事海外贸易,以此积聚了大量的财物,被控有罪后,他们的家人被全部囚禁,财产也被全部没收。这说明,当时官吏贪污腐败问题已经相当严重。造成财政困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常年大兴佛事,奢侈之风很是盛行。而且,成宗还给予皇室成员巨额的特殊赏赐,赐给三个驸马的银子总数就达到了12万两。忽必烈时期,曾确立了给皇室成员岁赐的制度。而成宗给皇室成员的岁赐数额,黄金多出忽必烈时期的4倍,白银多出忽必烈时期的2倍。成宗即位后的两个月,中书省报告:“朝会赐予之外,余钞有27万锭。”忽必烈时期的储蓄,几乎全用来支付皇室成员和功勋大臣的赏赐。如此巨额的赏赐,很快造成了财政枯竭,元帝国的衰落,便从成宗铁穆耳的守成时代就初现了端倪。而铁穆耳呢,由于年轻时酗酒过度,身体状况一直不太好。公元1307年正月,铁穆耳去世,年仅41岁。在他死前,由于他的皇太子德寿早夭,亦无其他子嗣,因而皇位出现空缺,使得元廷中的诸多权贵为了争夺皇位,再次展开了血腥的争斗。

74 守成之治

タイトル
74 守成之治
Copyright
リリース日

flash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