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物论》第五讲(2)让是非在大道中消融

リリース日: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什么是喜怒?就是我们的分别心。分别心本来是第六识的判断,但牵涉到第七识的情感烦恼就成喜怒了。本来是非就是一个肯定、一个否定,就是一个判断,这个判断夹杂着情绪在里面,夹杂着情感在里面,就成了喜怒。这里我们要留意。“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一定要反省自己的喜怒是不是成了“朝三暮四”这么一种笑剧。深化我们的修养,看破了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原来“名实未亏”,那还瞎折腾个什么呢?实际上,很多问题我们都看不破。人生是有定数的。你早年好,中晚年未必好;早年差,中晚年未必差。当然也有平平顺顺一辈子的人,吉祥平和,但是没有波澜就成不了大的气候,这种人,也就是一个安享俸禄的人而已。有的人早年折腾,中年晚年很辉煌,拉平了都“名实未亏”,“命中只有八斛(hú)米,走遍天下不满升”。学了这段,就要引起我们的警惕,怎样使我们超越“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使自己真的达到一心不乱、一心不动呢?有位著名记者,我四年前就接触了,干练聪明,非常优秀,不论在什么单位,干什么事情都能干出精彩,但是运气差了点,原因是又清高又直率。以前几次见面,我都没有公开地去规劝他。昨天我就说他,你什么都对,就有一条不对,你眼神里面还有张皇之气、不平之气,就是没有看见静气,没有看见定神。我举了另一位朋友为例,让他现场观摩,你看别人就不一样,没有你聪明,是搞理工科的,在技术界有名气,而在文化界未必有名,但人家就有静气,坐在那里很安详,话不多,很厚道。《道德经》说,“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这些人就有当官的份儿。哪怕你聪明得不得了,没有厚重之气就是起不来。尽管你在很多岗位上都能做出精彩,但就是升不了官,为什么?因为你有不平之气嘛,有傲气,太清高了。人清高,有傲骨可以,但不可有傲气。关键一条是,没有静气,厚气就起不来,总是让人感到很单薄。我们在学老庄的时候,千万不能忘记四书。以前我对《道德经》和《庄子》较熟,对《论语》较生,通过几年前在成都毓秀苑宾馆讲《论语》,发现孔夫子和老子是一个鼻孔出气的,很多语言简直是一回事,只不过说法不一样。如果你把孔夫子那套学好了,在官场上、社会上,确实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就像曾国藩临终的四大遗嘱:“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这四条你做好了不得了,简直是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儒家学说的扎实处,同时,它跟庄子的“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这套是合拍的,它是用儒家的形式来玩的这套,但不出家,也不是不问世事。一方面要进入世间、进入社会,干自己该干的事情。另一方面,在干事情的时候又不显山、不露水地因循自然,把“慎独”“主敬”这些精神状态搞好,它自然而然地就会使你的人生与众不同,平安而有光彩,又不惹麻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亦因是”,就是庄子前面讲的天道、人道等种种的道理。我们只有明白了这些道理,把这个处理好了,才能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处。 让是非在大道中消融“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非,前面反复说了“是不是”,人的判断不外乎“是非”。我们通过判断的运行,达到了“是不是”,最后还有个“是不是都不管他”,根本不管,就“和之以是非”了,让是非的界限在大道里消融。大道里哪有是非的界限呢?没有是非界限,大道面前,一切都是平等的。是驴是马,是虎是狼,蟑螂老鼠,不论你是什么,都生存在这么一个和谐的大道之中,在一气流行的造化之中消失了它们的边界,没有个体性,没有特殊性。我们在地球上好拥挤啊,竞争好激烈啊,是非这么多。你走到深山里,远离红尘后,还有这么多是非吗?你就感觉没有那么多是非了。庄子这里面的“天钧”“莫若以明”“为是不用”,都是一回事。我们怎样料理我们的身心,才能使我们在社会、自然的关系之中,心平气和、气定神闲地过好我们的日子,体道而行呢?庄子在这里面给人生提出了一个极高的境界。在说理上,儒家学说还未必达到这样的高度。尽管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里也有这样的东西,高度上也有,但是没有这么细腻。从说理的成分上说,在中国古代的理论体系和结构上,能像庄子这么严密的不多,所以我们对这一段要留意。“是之谓两行”,“两行”也就是二而不二,不二而二。为什么呢?一方面我们要安住于真如不动的境界,另一方面我们还是要面对众生。面对众生的时候,我们还是要安住于真如。在动的时候,我很静;在静的时候,我又动。动静不二,要达到这样才行。但也不是为了静而动,为了动而静,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你没有得道,你在外边忙碌,实际上真如也没有动,但你的心会很累。你悟道以后,明白这个道理以后,你的心就不累了。因为无论怎么忙、怎么累,但是我知道我的真如还是没动,那么你就心安。面对着世间万法、是是非非,自己心里就有数了。“是之谓两行”,这样你就不会迷惘了。

《齐物论》第五讲(2)让是非在大道中消融

タイトル
《齐物论》第五讲(2)让是非在大道中消融
Copyright
リリース日

flash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