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物论》第七讲(8)知位守位是《易经》的秘诀

リリース日: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我们再往下面看,“五者园而几向方矣。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这是庄子用来概括前面的两句小结。“五者园而几向方矣”,“园”通“圆”,前面的“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大勇不忮”,这五个方面是圆的;而后面的“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周,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这五个方面是方的。一般的人呢,是后面想象前面,学又学不像,说什么我要学道,我要修道,我要体道而行,我对道有认识,诸如此类,表现出自己是这样那样的。这个就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想从大道的表相上去感知大道的本体,想从大道的表相去把握道体,那就错了。“五者园而几向方矣”,本来道是圆的,我们不能把我们的脑袋弄成方的了,还是让我们的脑袋保持圆的好些。“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这一句很重要的,“知止其所不知”,也是可以经常敲打我们自己的一句话。它与孔夫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矣”,是一个鼻孔出气。每个人都应该有这么一个清醒的认知,一定要知道自己思维的半径、理性的半径。我们一定要知道自己的知识有限,智慧有限,精力有限。如果不知道这个半径,超越了这个半径,那么我们就成了傻子、疯子。“知不及,不强知”,我们不要强迫自己去知道什么东西。《易经》里有个“艮”卦。艮,止也,“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所以佛印禅师对周敦颐说,看一部《华严经》,还不如看一个艮卦。并不是说艮卦就真的比《华严经》还好,而是说对很多人来说,体会“艮”,就有言语道断的效果,能让你的思维停下来,“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嘛。为什么“君子以思不出其位”,不出其位就是“知止其所不知”嘛。我们很多人都容易犯这个错误,总是要超越这个界限。你超越了这个界限,就是“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大学》里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这些都是在谈知止啊!为什么要谈《易经》的艮卦?就是我们一定要定位,一定要明白这是个决定见,是不能超越的。如果我们没有这个“决定见”,妄想超越这个“其所不知”,我们就会犯愚痴。 知位守位是《易经》的秘诀“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每个人的智慧都是有限的,即使你再伟大,再英明,再博古知今,但你所知道的、所拥有的,永远都是极小的、有限的。人就是不知道自己的智慧是有限的,总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我们千万要谦卑一点,《易经》艮卦象辞说:“君子以思不出其位。”作为一个君子,我们的思维半径,不能超越自己屁股所坐的这么一个位子。你是当律师的,所思所想就不能超出这个半径,不能说我当律师又去和当事人做生意,还去指挥法官,还想去干这样、那样,不行的,要“君子以思不出其位”。你当县长,就要管好县长的事。当省长,就搞好省长的工作。在哪个公司当老板,就搞好那个公司的经营、运转,别去干涉其他公司的事务,更别去干涉政府的事务。超越了自己的位,那么你的麻烦就会来了,不守位,你的位子就废掉了。K所以,知位守位是《易经》里面的秘诀,很多人对《易经》学来学去,这样算、那样算,就是不知道自己要守位,所以“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大学》里面就说“止于至善”。至善是一个很大的境界,这句话里的“止”,是依止的意思,不是停止的意思。“止于至善”,就是我们要依止于至善。这里说“故知止其所不知”,我经常反复地说这个道理,我们永远都处在认识的十字路口上,处在一个时间的十字路口上。后面是过去,是已知;前面是未来,是未知。不论你是伟大、英明,还是愚蠢、谦卑,都一样处在这个十字路口,大家共同在这个起跑线上,共同面对一个未来和过去,面对一个未知和已知。我们且不说无知,肯定有一个未知存在。爱因斯坦就把这个话说得很明确:“已知的半径越大,所接触的未知空间就越大;已知的半径越小,所接触的未知空间也越小。”他是从几何学、物理学这么一种关系来谈这个的,如果把它度量化,画个图就很清楚。古代圣贤大多没有现代西方这么一套思维观念,但在庄子这里,就透露了这方面的信息,而且这个信息量,比爱因斯坦所说的信息量还要大。“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真正高明的人就知道这一条。邓小平为什么了不起?就是因为他知道“摸着石头过河”,他明白未来不确定,走一步看一步,这个就是他的高明之处。我们一定要把这句话作为我们干事的基石、干事的基础。要有自知之明,一定要“止其所不知”。我在这方面的修为还算可以。除了坐在这里讲课,讲我熟悉的东西,除此以外,我哪里都不去。昨天有位朋友请我当企业顾问,我就说:“你别请我,那个我不懂,真的不懂。要是问我生意怎么做,广告怎么打,完了,这个不是我的长处,我不懂这些。”我也是止于自己的不知,你要叫我到不知的地带去冒充高明,我不行。叫我去看风水,我不行;叫我去算命,我不行。自己要知道自己的局限性,有的人不知道自己的局限性,老是觉得自己的药可以包治万病,就会让自己难堪,给自己带来麻烦。所以一个真正的智者,就一定要守住这个地带。孔夫子也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真正智慧的人,他不会卖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我最怕那些不懂装懂的人,欣赏懂装不懂的人。智慧的人,看见别人忽悠、争吵,不去参与,告诉他们,你们都懂,我不懂,你们高明,我的确不懂,这样就反而舒服得多。给自己留下了余地,也给别人留下了余地。所以“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这是《易经》最高的境界,你去超越,就是蠢蛋,就犯愚痴。如果不超越这个界限,你就是智者。我们平常举心动念,特别在一定的场合之中,一定要牢守这个本分。禅宗也是很取巧的。有人去参祖师,问如何是佛。祖师这样说,那样说,来人很迷糊,就说,哎呀,我不懂。师父说,好啊,就守住这个不懂的就好。来人说,师父,我不会。师父说,不会就好,不知最亲切。禅宗公案里面有很多都是这样,你说不懂,不懂就好。就这样,懂了就不是了。不懂反而妙不可言。庄子在《知北游》里讲“昭昭生于冥冥”,已知肯定是从未知里生出来的。现在的科学技术,是通过我们的攻关,通过我们的努力,终于从不知到知,这是一个缘起的过程。不知,通过一定的缘起,可以达到知,但也是有限的,是在一定因缘内的。知识都是在一定因缘内形成的,超过这个因缘,也同样是无知,人类知识的半径越来越大,所接触的未知空间也越来越大。知道了这一点,我们就明白了,心里面就有数了。

《齐物论》第七讲(8)知位守位是《易经》的秘诀

タイトル
《齐物论》第七讲(8)知位守位是《易经》的秘诀
Copyright
リリース日

flash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