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第四讲(3)藐姑射山上的神仙

リリース日: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大而不当,往而不返《庄子》中有很多寓言故事,我们可以把它作为禅宗的公案来读。肩吾是俗士,庄子这名字取得妙,“肩吾”,就是一直把“我”字担在肩上。把“我”字担在肩上的人,怎么能领会“无我”的道人境界呢?但接舆和连叔都是庄子笔下的高士、奇士,他们相遇时,就谈了一个在中国两千多年来为人津津乐道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什么呢?就是肩吾问连叔所说的:“吾闻言于接舆。”读过《论语》的人都知道,孔夫子周游列国时,到了楚国,遇到一个很狂放的人,对他唱了一首歌:“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当然,在《庄子》一书里,接舆对孔子说的更多。 接舆在《论语》里是实有其人的,但在庄子笔下就作为一个神仙级别的人物了。肩吾对连叔说:“有一次我很荣幸地碰到了接舆这位神仙,但是听了他的话,我很不明白。他说的话给人的感觉是大而无当。” “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平常生活中也有一些朋友说话是“大而无当”,说得天花乱坠的,这样有什么用呢?没用。什么叫“往而不返”,就是没有实践性,不可重复而得以印证的。对这样的话,听了就听了,千万别当真。以前在总结儒释道三教的时候,明末清初三大老之一、中国思想界著名的王夫之先生,就对儒释道三教作了评判。他就说,儒家的宗旨是什么呢?“存,吾顺事;没,吾宁也。”这是张载在《西铭》里的话。我存在,我就要随顺时节因缘,很本分地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没,吾宁也”,哪怕我去世了,但是我很安心。安心本分地做好自己分内的事,这是儒家的宗旨。道家的宗旨就是“徇生执有,物而不化”。道教讲究长生之说,希望肉体成仙,他因循自然之道,执有,要把我们这个肉体执著住。物而不化,要达到长生久视的这么一个状态。佛教呢,“语寂灭者,往而不返”。学佛的人谈寂灭,往而不返就是入无余涅槃,不再回到世间。就是彻底地超脱人世间,超脱于五浊恶世。 “大而无当,往而不返”,这里实际上有很深的意义。他觉得很惊讶,很惊诧。“大而无当”,大得横空出世,天马行空,给人一种很震撼的感觉。“往而不返”,大道表现出的境界,的确是我们的精神、我们的经验所不能把握、没法去证明的。 在宗教里,许多语言和故事,在俗人听来的确是“大而无当,往而不返”的,不像科学研究的东西,可以用实验来证明。儒家的理论主要涵盖社会,理解起来并不难,但佛道两家所表达的,往往是世人经验以外的东西,非多年修持,决难领会其中的精彩与高妙。 当然肩吾就“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他说:“我听了他的话很震惊,就像银河无边无际!”在中国语言里,河是黄河,汉是汉水。但是河汉连在一起用的情况呢?在《诗经》、《楚辞》、《汉赋》等文学作品里,河汉连用都是指天河,也就是银河。我在诗词里经常用河汉两个字,别人问是什么意思,河汉就是银河。因为太高、太远,而且无边无际。广州天晴的晚上,我们找一个没有灯光的地方,也可以看银河,那真是灿烂,无头无尾。一年四季,你也没法看清银河的全貌,因为太阳、地球在整个银河系里处在一个很可怜的位置,既不居中,也不居外,无法一览银河全景。 为什么“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接舆介绍的这些东西,在社会生活中根本没有,非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于是连叔就问他:“其言谓何哉?”肩吾就向连叔转述了接舆的那些语言。昨天贤丽打电话给我,说阿春给她发了一个短信,把这一段发给她了,她问我是什么意思。我说,明天上课就要讲这一段。这一段就是中国两千多年来,大家津津乐道,特别是道家讲修行的,经常把这段拿来作证明,作为一种境界。你修为的本事怎么样,就要看这一段了。 藐姑射山上的神仙楚狂对肩吾说了些什么呢?肩吾说楚狂接舆和我谈了这么一个事,在“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山海经》里有四处写到“姑射”,分别为姑射之山、北姑射山、南姑射山以及列姑射山。“姑射之山”即在汾河北岸。这个神人居焉的“藐姑射之山”,肯定是在大海之中,就像战国时期传说的“方丈、蓬莱、瀛洲”这海上三神山一样。藐,是荒渺、遥远难及的意思;姑,姑妄言之;射,影射、暗示。庄子用词就这么刁,这么妙。 遥不可及之处,有这么一座姑射之山,在这个山上有神仙居住。佛教说有西方极乐世界,道教里,他们认为昆仑山是神仙的洞府,那是比天庭、比瑶池更加神圣的地方。这个神人是什么样子呢?“肌肤若冰雪”,我们经常形容美人肤若凝脂。“肌肤若冰雪”,并不是说他是一个冷美人,也不是白雪公主,冰雪就是指肌肤若凝脂。 “淖约若处子”,尽管不知他活了几百岁、几千岁,但他看起来非常年轻,就像小姑娘一样。另外他“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他吃什么呢?他什么都不吃。他只需要吸点风,饮点露就可以这么千秋万岁地活下去。佛教里谈“三界”,我们属于欲界。欲界众生就在六道轮回之中,因为我们有贪嗔痴慢,有欲望,这个欲望就是儒家说的“食色,性也”。因为有欲性,所以是欲界众生。欲界六道众生,人是居中的。上有天人,有修罗——也就是魔王类的;下边还有畜生界,有幽冥界、地狱界。天人中有四重天,七仙女要思凡,玉皇大帝还有王母娘娘呢。所以这些都是欲界众生,都是有寿命的,而且寿命不是很长。 但是到了色界,就没有欲望了。第一没有男女之欲,没有男女之欲,就没有男女根,也就没有男人、女人的区分了。既然没有食欲,也就不长舌头、牙齿,也就没有肠胃。怎么繁衍后代呢?可以意生身,只要想一下,自己就有后代了。他们大概能活上百万岁。到了无色界,可以说连肉体都没有了,色身都没有了。这是佛教里的三界之说。 我们看这里“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用佛教的话来说,基本上就是色界以上的人。吸风饮露就是象征性的这么一种生存状态,如果连风也不吸,露也不饮,那么就成死人了,成非生物了。另外还可以“乘云气,御飞龙”,他的肢体是自由的,可以上天入地,可以把飞龙作为自己的坐骑,而游于四海之外。在庄子之前,中国古人对神仙的感觉都是很简单的,庄子的文章应世,大大开阔了中国人的思维空间。真人神通广大啊,还可以“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这是多么潇洒的境界。春秋战国的时候,一个人就是当了国君,传说中的周穆王乘八骏到西王母那里去,到了昆仑山,即使日行千里,也不可能游乎四海之外啊。

《逍遥游》第四讲(3)藐姑射山上的神仙

タイトル
《逍遥游》第四讲(3)藐姑射山上的神仙
Copyright
リリース日

flash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