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第一讲(3) 光明与黑暗不二

リリース日: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光明与黑暗不二“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这是看不见的。“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这是看得见的。为什么看得见呢?因为它“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这就是可以描述的了。你看它的翅膀在天上,从这边天到那边天,把整个天空从东到西都遮蔽了。如此之大的鹏鸟,我们的肉眼能看得到吗?看不见。俗话说“神龙见首不见尾”,那个大鹏鸟比龙还大,当然就更看不见了,你连它的一片羽毛也看不见。“其翼若垂天之云”,大鹏的翅膀就像云一样,到底是看到它的一片羽毛,还是一只翅膀,还是其他的什么,我们也说不清楚。因为这只大鹏鸟实在太大太大了,所以我们也不知道全貌。比如你能知道地球是什么样的吗?我们肉眼看到的,只是地球上的土地,前面是山,后面是河,或者是眼前的汪洋大海。但只有坐宇宙飞船,飞到太空里才能看到地球的全貌。“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前面作了一些铺垫,这里又说这个鸟,它从鱼变成了鸟,是不是事情就完了呢?还没有完。比如学佛的人都想修炼成佛,但有人就问,成了佛又会怎么样呢?成了佛也没有完,还是有事要做。以前我经常举三圣禅师参雪峰老和尚的那个公案。三圣问:“透网金鳞,以何为食?”就是说你解脱了、成佛了,又该怎么过日子呢?雪峰老和尚最后说:“老僧住持事繁。”我老和尚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就不跟你三圣和尚扯这些葛藤了。“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鱼化为鸟了,并不是说到天上去了,就待在北冥的天上不下来了。他要待“海运”起来的时候,到南冥去。这要待时而动。海运有海运的时机,古代不像现在有电动马达,那时的船都是帆船,要凭借信风而行。学地理的都知道,地球因季节变化,而有东北信风、东南信风,你要到什么地方去,就要看好信风的方向。比如要到日本去,那就要等相应信风吹的时候,从上海、山东,乃至广州过海就比较容易,一路顺风。你到南洋去就要等吹北风,从南洋到广州,就得等待吹南风。但是,有时候未必需要风,通过洋流,也可以顺流而行。古人通过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观察,总结出了这些海运的规律。不然,古人又怎么能到澳大利亚、东南亚的海岛去?又怎么能到达美洲?特别是太平洋中荒僻的小岛,那里离大陆有几千乃至上万公里的路程,古人怎么去得了?他就是依靠“海运”去的。海运,一方面是海风,一方面是洋流,洋流经过的地方也会带来海风。“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从北冥怎么又到了南冥呢?这个“冥”,我在讲《知北游》的时候说过,北冥是纯粹的黑暗,南冥是纯粹的光明。但纯粹的光明就等于纯粹的黑暗啊!在纯粹的光明里,是没有什么东西可见的。如果我们有幸到太阳上去旅游,那我们全都跟瞎子一样,因为什么都看不见。 “南冥者,天池也。”这里又要留意了,留意什么呢?因为后边的段落说:“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他说北冥也是天池,南冥也是天池。这是怎么一回事?这就是因果不二。《易经》里讲“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我们如果一直向南走,走到南方的尽头继续直行,就回到北边了。所以“南冥者,天池也”,这个南冥又回归到了北冥,这是一个过程、一个周期。 我们怎样去理解这一段?佛教里说因缘成就,哪怕你都变成大鹏了,还是要待缘而动,要等待海运,等待这样的机遇。当然,为什么大鹏还要等待海运才能徙于南冥?这个后边还有交代。 鲲鹏展翅九万里 “齐谐者,志怪者也。”对今天的人来说,《庄子》这部书已经很古老了,但那时还有比《庄子》更古老的书,这个书就是《齐谐》。“谐”,指滑稽、怪异、诙谐之类的事。《齐谐》这部书,“志怪者也”,就是专门记载怪异之事的。 我们现在看《山海经》,就可以说与《齐谐》很类似。因为《山海经》里记载的事,我们现代人看,简直是天方夜谭,比天方夜谭还天方夜谭。当然,现在很多历史学家、文献学家都在研究《山海经》,毕竟其记载的是三千年、五千年,乃至一万年以前,中华大地上各个部落的奇事。那时,中国大地上“建有万国”,也就是有一万多个部落,在这些部落里,什么形形色色、稀奇古怪的事情都有。就是在《齐谐》这部书里,记载了庄子前面所说的鲲鹏这件事。“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毛泽东年轻的时候,就写过一首诗,其中有两句就是:“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他老人家在青年时代,也是醉心于《庄子》的。庄子的《齐物论》、《逍遥游》,对毛泽东人格的形成,对他的气象的形成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所以他在延安与一些朋友聊天,聊他小时候在长沙读书的时候,大概也就十几岁,不到二十岁,常常写诗。那时在湘江里游泳,写过一首七律,因为时间过得久了,又没留底稿,就记不全了,但其中“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这一句他记住了,因为是神来之笔,很有气魄。这件事被他周围的人记录下来,大家才知道,哦,原来毛泽东对《庄子》也是很感兴趣的。 毛泽东的词,《念奴娇·鸟儿问答》,受庄子的影响很是明显。这首词的上半阕,基本上就是《逍遥游》的翻版。照录全词如下: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当时,毛泽东是借用《逍遥游》的典故骂赫鲁晓夫。在“文化大革”时期,这首词由最有名的音乐家谱曲,最有名的歌唱家演唱。周恩来在弥留之际,还在哼毛泽东的词,比如“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和“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是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呢?很多学佛的人天天在那里打坐,一念不生、一念不起。如果只是这样的话,那他就不知道“水击三千里”是个什么境界。所以,我希望那些在蒲团上打坐的人、一念不生的人,也能够动一动念。一念初动,就水击三千里!必须要有这样的气势,你在临事上才有力量。 我经常批评某些学佛的人,都学成佛呆子、佛傻子,完全学愚痴了。这样的学佛没用。要学庄子这样的气,要把这样的磅礴大气养起来,这样才有利于众生。老觉得有利于众生是大话,那有利于自己也好啊。所以,学佛的人,既要有“水击三千里”的精神,更要有“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气魄!我们看武侠小说中的那些大侠,在电影里表演轻功,一转身就上了高墙或屋顶,像孙悟空的筋斗云一样,火箭一样就蹿上去了。“抟扶摇”,就是像台风来了一样,打着圈儿就冲到九霄云外去了。 同安禅师在《十玄谈》里讲:“丈夫自有冲天志,不向如来行处行。”这可是中国禅宗老祖师的精神!“冲天志”,就是“抟扶摇而上”,这个可不是上电梯,上个二十层、三十层,就算完了。一上就是九万里,这是什么样的气概?

《逍遥游》第一讲(3) 光明与黑暗不二

タイトル
《逍遥游》第一讲(3) 光明与黑暗不二
Copyright
リリース日

flash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