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主》第一讲(1)生命中的决定见

リリース日: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养生主》:游刃有余的无上修为 第一讲 缘督以为经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生命中的决定见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庄子的《养生主》。刚才各位已经朗读好几遍了,那么,有没有谁想过这篇文章,究竟哪个地方在谈养生?庖丁解牛,讲的是一种技术,它与我们所说的养生——这个对道家来说至为崇高的目标,有什么样的内在关系呢?为什么养生这个主题,能用庖丁解牛这么一个故事来隐喻?下面,我们就仔仔细细地从庄子的原文中来找答案。首先,庄子在《养生主》的开篇就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吾生也有涯。”是啊!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要想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那就会有大麻烦!开篇这句话所表明的这个思想,是我们生命的大前提,每个人都必须像庄子一样,实实在在地看破、看穿这点,在心底真正地把这个思想确定下来!有些人具有英雄主义,觉得自己了不起,上下几千年,纵横八万里,上到天文地理,下到鸡毛蒜皮,所有的知识他都想去穷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心理呢?其实,我们每个人在自己身强力壮、精力充沛的时候,往往都有点翘尾巴。但是在大道面前翘尾巴,你不知道自己的生命是短暂的?往往弹指一挥间,生命也就消失了。所以,我们应该确立起这样的观念,按佛教的说法,就是无常。这个无常,平常就在我们的眼皮子底下晃荡,说不定哪天我们就从翘尾巴变成了翘辫子,你就“无常”了!“知也无涯。”我们面对的这个世界,这个社会,需要我们去了解、去处理的事情真是无穷无尽。随便一个事务让你去处理,都可以是无穷无尽的。大可以大得无穷无尽,小也可以小得无穷无尽。只要你钻进去了,那就没个头了。因此,生命和知识之间,是不成比例的,两者也不可能平等。你想用有限的生命来面对无穷无尽的知识领域,就会是一个大麻烦,会让人精疲力尽!当前人类所掌握的科学技术与人文知识,看起来很发达,现代人也很为此而骄傲,认为现在的文明是如何如何了不得。事实上谁都知道,再过几百年、几千年,那时候的人看我们今天,就会认为我们现在的知识很肤浅,很可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这句话本身,借用一个佛教的词来说,就是决定见!我们应该让它成为我们的决定见,让它成为我们心中颠扑不破的正知正见!生命是有限的,你说应不应该是决定见?知识是无限的,应不应该是决定见?以有限的生命去面对无限的知识,“殆已”!这个又该不该是我们的决定见?我们不能在这些方面去打妄想,好像我得道成佛了,就可以超越它了。那是不可能的!这句话,将生命与知识作了一个对比。我们现在这个智慧是附着于生命之上的,随着我们生命的结束,我们的智慧也就画上句号了。尽管佛教中说什么三世流转、六道轮回,但至少我们现在的这个身体,是不可能超越庄子的这个结论的。明白了这一点,可以让我们死心!不然,你就总会觉得自己了不起,可以这样那样地乱搞,心老是死不下去。如果心死下去了,那就妙不可言了!你看庄子在《齐物论》中说的:“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用佛家和道家的话来说,你真能死心,你就快悟道了!当然,“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并不排除我们在有限的生命中,尽可能地去获取知识,去增长学问。但是如果是超负荷地运转,不要命地去搞这些学那些,那就是“殆已”!更进一步,“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如果你不明白这个道理,还认为自己聪明能干,自不量力地去做,去有所为,就像夸父逐日、精卫填海一样拼命去追求,那就是费力不讨好,搞不好,还会把自己逼到绝路上去!那么,这跟我们的养生有什么关系呢?这个是说我们应该把对知识追求的心,放在一个适度的量上。也就是说,该工作的时候工作,该休息的时候休息。不要为了一个理念或理想,不要命地去忙碌。有了这样一个思想,有了这样一个决定见,我们的身心就会感到舒适,就会得养。不论是庄子、道家,还是禅宗,都强调绝圣弃智,或者是不立文字。在这一点上,应该是他们所共有的大原则。如果我们不绝圣,不弃智,那么我们就会陷入“以有涯随无涯”的尴尬境地。只有绝圣弃智,我们才能够从这种尴尬中转过身,回过头来。事实上,如果你真正转过身,回过头来了,你就能体会到这里面存在的另一种妙趣了。 

《养生主》第一讲(1)生命中的决定见

タイトル
《养生主》第一讲(1)生命中的决定见
Copyright
リリース日

flash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