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刘珩:学院派青年——坚守赛道还是挑战不确定? | 锋群效应Vol.12

リリース日:


「青年深双」的8组青年参展人及其作品呈现了一种整体特征:严谨的、逻辑的、学究的。这使得他们被贴上“学院派青年”的标签。这个词语最初是一种肯定,代表着常人不可及的专业水平和令人艳羡的正统出身;随着知识的大众普及和各种野生流派的萌芽,学院派总是作为被批评和反思的对象,几乎等同于罔顾现实、呆板乏味、程式化、不接地气的代名词,在各种比拼创造性的场合,都要作为彰显“野生”的对照品。——这种表意变迁的背后映射出学院派青年一直以来的某种困境:坚守赛道还是另谋出路?我们无意为这个问题找到唯一解。16位青年参展人的发声,令人备受鼓舞,但我们也不能忽略个体选择之外的大环境问题——毫无定数的未来,浮躁的社会风气,缺乏信仰的时代潮流。在本期节目中,我们请到本届「青年深双」板块的主策展人刘珩老师,共同讨论学院派青年的特质、代际、责任与创作困境。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设计实验室的召集人以及深圳大学的特聘教授,刘珩老师长期与青年群体共同工作,致力于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和发声表达的场域。她认为创新设计的未来需要青年人去引领,他们身上的青涩、勇敢和好奇心是面对时代不确定性最好的武器。尽管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走了一些弯路,受到一些批评,但在构建未来的阵营中,不能缺少学院派青年的力量。就像生猛的创造不可多得,踏实的理性研究也必不可少。无论是颠覆性的革命还是具体而微的行动,无论是坚守阵地还是广泛尝试,在激荡的时代浪潮中,找到自己的主体性,热爱、勇敢、坚持发声、坚持行动,就是青年、学院派青年参与未来的方式。而社会应该对多元性的出现更加包容。“年轻人就应该有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一些冲动。社会也应该为这种冲动提供窗口、渠道去发泄和展示。”我们期待这一天。本篇文章是「青年深双」特别策划的下篇,承接上篇“个体的声音:当代青年的观察、宣言和行动方式”,关注“群体的困惑”。我们对青双主策展人刘珩老师进行专访,讨论了青年与时代、跨界、展览、青年深双、元宇宙、行业、主体性、标签等话题的关系,与上篇青年声音形成某种对照。上篇在「全球知识雷锋」公众号发出。【本期嘉宾】刘珩,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青年深双」板块策展人。南沙原创建筑设计工作室创始人、主持建筑师,深圳大学特聘教授,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设计实验室召集人。【本期主播】王婉琳 ,知识雷锋执行主编,松弛派世界公民。【时间线】0:05 16位青年参展人的“发声”截取自知识雷锋对参展人所做“16人16问”(声音顺序:李鑫 姜山 位昂 苏畅 景斯阳 吴晓涵 张珂南 杨松颖 王令杰 陈熹 梁俊杰 王开 徐子薇 刘伊典 贾若 黎乐源)07:37 为什么把时代问题抛给青年?“每个时代有不同的导向,这个时代环境就是最严肃的问题。建筑教育所培养出的设计意识是不是能够匹配这些问题?我觉得现在是不够的,我们还在不断地制造问题。”14:30 青年更具有跨界的精神和能力?“这个时代比任何一个时代,环境意识都更加紧迫,这个责任当然要落到未来行业的操作者身上。”16:30 跨界到底是在跨什么?“跨界最后还是整合和转换的问题。跨界只是第一步,先跨出去,才会有希望,才能有互动。”21:17 元宇宙建筑师缺乏复杂性?“把想象中形而上的东西,变成形而下,为了实现这种从无到有,所有零碎的、片段性的,对过程有影响的因素最后都要转化到一个形式上。”24:17 是谁一直在创造问题又不解决?“很多建筑师把城市搞得乱七八糟,又跑到乡下搞乡建,把那边搞了一轮,现在没有东西做了,又跑到元宇宙。真的太不负责任了。”27:42 行业不景气怎么办?“建筑学本身就是这样,受经济、时代的影响,可能慢慢会走向常态。建筑永远都会存在,永远都不会消失,只要真人还有,建筑学也永远存在。”31:20 「青年深双」的作品是否超出预期?“入选的这些作品不仅具有一定的工程科学性,还有一些更复杂的对应关系。其他没入选的,可能更多还是停留在建筑学的范畴。”35:50 学院派青年的作品“差一口气”?“我给未来一个目标和期望,我们的成果要撑得起对一个复杂问题的艺术呈现和转换,这需要时间去不断进行知识累积、系统架构,还要不断交流、讨论,最后还要回到我们建筑师的身份上去做空间转化。”45:22 今天的年轻人太浮躁了吗?“我发现那些曾经专心做成过一件事的人,才是长跑的人,ta们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上,能够走得很远。”49:58 电脑是主体还是你是主体?“我就会想你不是建筑师吗?这个门不是你画的吗?为什么是电脑给你尺寸,而不是你给电脑尺寸?电脑是主体还是你是主体?我一下子就领悟到,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元宇宙成为现实的时候,就是主体性完全被瓦解的时代。”56:17 一个社会连青年人都没有希望,还有什么有希望?“我觉得年轻人就应该有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要有一些冲动,这是人性特别重要的一部分。社会也应该为这种冲动提供窗口、渠道去发泄和展示。”61:54 撕掉标签还是忘记标签?“你说热爱建筑学,不管哪个时代,即使现在这种时代,也始终是热爱的。这就是例外。”64:56 展览是青年的试错机会?“完全可以通过一次展览,快速地只试下其中的一部分,也让你在短时间内有一定的成就感。”66:28 掏心窝子想要对青年说的话?“知道自己、找到自己是最重要的一步。”【谈话中提到的】1-刘珩老师策划和召集的大湾区实验室公众号: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设计实验室2-深双官方公众号:深港双城双年展3-关于大湾区实验室的10个议题(城市再生、即时城市化、地域性、岭南文化和生活方式、基础设施和交通、水域资源、非正式设计、粮食和农业、虚拟现实、信息技术和数字化建造):参见知识雷锋对深圳大学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设计实验室启动仪式暨「三角四方」青年建筑师马拉松论坛的纪实整理:建筑(师)的未来在哪里?来听听大湾区的答案(发布于公众号“全球知识雷锋”)4-PRD 2.0:珠三角2.0:平衡之美——2015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主展项目(https://mp.weixin.qq.com/s/7jFqeAQ-OMVEUHadZMPORQ)5-奥迪未来城市设计竞赛(Audi Urban Future Award):为了解决未来城市的能源管理问题,并使之适应未来交通,奥迪投入10万欧元,于2010年发起了“未来城市大奖”,征集合理的解决方案。2010年刘珩老师的参赛作品《深圳2030:平衡即是多》,相关研究内容参考刘珩老师论文:《模糊的边界——关于日常化的基础设施及设计实践》,建筑学报,2022年10期。(https://mp.weixin.qq.com/s/Es-BgM-q4FITU-uTIN18Ig)6-周榕对元宇宙的论述《周榕:硅碳合基世界与地方性元宇宙》发布于“全球知识雷锋”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FHHLQIeZLhSXkJte7HObkg7-艾伦 • 贝斯奇 (Aaron Betsky):2015 年深双总策展人之一。策展人、评论家、也是艺术、建筑和设计的讲师;目前居住在美国辛辛那提。他于2008年主持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从2006年到2014年,他担任辛辛那提艺术博物馆馆长;在此之前是荷兰建筑学院(2001-2006)的院长、旧金山市现代艺术博物馆负责建筑、设计和数字项目的馆长(1995-2001)。Betskty先生为人文学科出身,然后接受了耶鲁大学建筑专业的严格训练;同时他也是位作家,还曾是FRANK GEHRY和HODGETTS @ FUNG设计师事务所的建筑设计师。他每两周在architectmagazine.com写博客,也撰写专业性和大众性的文章。他教授高级设计课程,从2011年开始一直在辛辛那提大学担任教职。Betskty先生还定期在世界各地开办讲座;现已出版十多本著作。8-青双参展作品“沧海一塑”(Tides of Plastic):参展人刘伊典/白纳川、陈熹9-青双参展作品“消碳主义”(Consumption of Carbon):参展人徐子薇、位昂10-青双参展作品“城市重写本”(The Urban Palimpsest):参展人李鑫、梁俊杰11-丹麦/德国建筑师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被称为最具全球视野、与环境互动的艺术家。他是烟雾和镜子艺术的专家,在他的作品中“自然”是非常常见的元素。Fog assembly, 2016 Palace of Versailles, 2016 Photo: Anders Sune BergThe New York City Waterfalls, 2008 Brooklyn Bridge, New York, 2008 Photo: Courtesy Public Art Fund12-“Team 10 abandons CIAM”,Otterlo 1959左至右:Peter and Alison Smithson, John Voelcker, Jaap Bakema, Sandy van Ginkel, underneath Aldo van Eyck and Blanche Lemco-Van Ginkel, centre image: Aldo van Eyck, Alison and Peter Smithson, Jaap Bakema13-青双参展作品“阳厨计划”(BALCHEN Project):参展人黎乐源、姜山【本期音乐】片头:Wildcat!Wildcat!- Sentimental片尾:Troye Sivan - YOUTHKeith Kenniff - Years【关于「锋群效应」】「锋群效应」是纯原创建筑思想自媒体「全球知识雷锋」的播客平台。「全球知识雷锋」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周榕老师发起,致力于建立一个基于表达和交流、无级差、与时俱进的知识社群,以年轻、鲜活的知识人作为传播媒介,每周分享当代最新建筑、城市相关学术内容,对艺术、文化、社会议题也十分关注。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可以在微信搜索“全球知识雷锋”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微博、bilibili账号“全球知识雷小锋”。还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等泛用型客户端订阅我们的播客。欢迎大家在公众号留言区、播客评论区与我们互动,也期待你将「全球知识雷锋」和「锋群效应」推荐给更多朋友。【关于本期节目】策划/编辑/采访:王婉琳视觉设计:张婉琳剪辑:喜仔全球知识雷锋深双特别报道小组:王婉琳 张婉琳 魏榕 唐涛 喜仔 林舒湉 刘卓然 罗睿琪 崔玥君 罗凤琳 李艺芬 向田晟 潘翼天 高郡铖 曹展榕 金嘉怡

对话刘珩:学院派青年——坚守赛道还是挑战不确定? | 锋群效应Vol.12

タイトル
锋群效应
Copyright
リリース日

flashback